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习题1-(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5020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习题1-(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习题1-(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习题1-(最新版-已修订)(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题目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 老爷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 _、_。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 析。 答案 :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 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

2、规”来写? 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 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 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 意自现。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 体会到作者对故友 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三、赏析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作,从内容看诗人很不善种田,但是非常勤劳, 分别指哪些内容。A 三、赏析归园田居三、赏析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作,从内容看诗人很不善种田,但是非常勤劳,分别指哪些内容。 A不善种田: B.不辞劳苦: 答案:A、草盛豆苗稀 B、晨兴理、带月 2、诗的但使愿无违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根据你对诗人的了解和所学的其他作品, 谈谈意愿的含义。 答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 为五斗米而折腰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