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84825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575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5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5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5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5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课件(5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 1,1,第1章,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Chapter 1,2,本章概要,理性和相对稀缺性 方法论 “经济思维” 经济学基础需求和供应,Chapter 1,3,理性和相对稀缺性,理性行为 主要是指人们处理经济问题的行为的合理性和最优性。而这实际上涉及到人们知识和信息完备性、及时性和无代价的假定。,Chapter 1,4,理性和相对稀缺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资源的数量相对于人类社会的使用要求而言总是有限的。同时,资源又是多用途的。我们把数量有限而又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称作相对稀缺资源,或者稀缺资源。,Chapter 1,5,理性和相对稀缺性,机会成本 资源的有限性和多用途性是经济学

2、中的一对矛盾,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原因。因为当某一定量的某种资源被用于一种用途时,就不可能被用于其它用途。我们把一定量某种资源被用于其它用途时所能产生的最大价值叫做这一定量某种资源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只有稀缺资源才会有机会成本,而不稀缺的资源就不会有机会成本,或者说机会成本为零。作为经济学对象的只是相对稀缺的、机会成本大于零的资源。,Chapter 1,6,理性和相对稀缺性,经济学 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Chapter 1,7,方法论,经济模型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经济模型的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就是对经济现实关系的某种主观抽

3、象和概括,用来解释和预测现象的。 经济模型一般都要经过检验才能加以肯定或者否定。经济模型有两种检验方法:一是直接检验,即检验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描述是否有合理的现实依据。二是间接检验:即检验经济模型所揭示的规律或论断与实际经验是否相符合。,Chapter 1,8,方法论,经济模型 要注意的是,任何经济理论和模型都只是大致上从某种角度对经济现实进行简化和描述。 因此,某一理论或模型很可能会简化掉持不同观点的理论所特别强调的因素。这样一来,经济理论和模型的检验常常是很困难的事。,Chapter 1,9,方法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研究有限的资源在某一经济中是如何被配置和使用的,它试

4、图如实地描述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它一般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涉及经济学家的个人价值观念。 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往往涉及经济学家个人的价值观念。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往往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要受后者的影响;后者是前者的导向和目的,Chapter 1,10,方法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个量,主要运用最优化和均衡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总量,主要运用均衡方法。 它们都不排斥其它分析方法。,Chapter 1,11,“经济思维”,“经济思维” 学习经济学主要是学会“经济思维”,学会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得到一套

5、现成的答案。这种思维的显著特点就是其成本收益分析。,Chapter 1,12,“经济思维”,案例1:票证买卖 为解决物品紧缺问题,而实行票证 票证买卖违法,但说明票证分配不适应某些人们的具体的、实际需要 监督社会票证分配、禁止票证买卖需求花费一定的社会成本也会抬高票证的黑市价格。经济学家应该分析与权衡票证分配与自由买卖二者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然后得出结论,而不能轻率给以肯定或者否定。,Chapter 1,13,“经济思维”,案例2:排队问题 排队的均衡说明:第一,要达到均衡,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十分关键的。第二,人们的相互作用本身会产生或者披露新的信息,而这新的信息又会进一步影响参与者的行为。,

6、Chapter 1,14,经济学基础需求和供给,需求 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 价格(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收入、偏好、预期、相关商品的价格 需求函数(需求曲线)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规律(法则),Chapter 1,15,经济学基础需求和供给,供给 企业供给、市场供给 价格、生产技术、劳动、资本、原料等的投入品价格 供给函数(供给曲线)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规律(法则),Chapter 1,16,经济学基础需求和供给,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的稳定性、趋势、调整 非均衡价格的含义、后果 非价格因素变动对于均衡的影响,Chapter 1,17,微观经济分析的框架结构,供求理论,第1章

7、 结束,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Chapter 1,19,第2章,消费者偏好和选择,Chapter 1,20,本章概要,预算约束 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理性假设和实际行为 替代品和互补品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选择 消费者选择的运用,Chapter 1,21,预算约束,预算约束 购买力(有效需求)的大小构成了人们对于消费品选择和购买的约束,而购买力(有效需求)则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Chapter 1,22,预算约束,预算线可以写作:,Chapter 1,23,预算约束,A040$80 B2030$80 D4020$80 E6010$80 G800$80,市场篮子食物 衣物总支出

8、Pf = ($1)Pc = ($2)PfF + PcC = I,Chapter 1,24,(I/PC) = 40,预算约束,食物 (单位/周),40,60,80 = (I/PF),20,10,20,30,0,衣服 (单位/周),Pc = $2 Pf = $1 I = $80,Chapter 1,25,预算约束,收入和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的影响,Chapter 1,26,预算约束,食物 (单位/周),衣服 (单位/周),80,120,160,40,20,40,60,80,0,Chapter 1,27,预算约束,食物 (单位/周),衣服 (单位/周),80,120,160,40,40,Chapter

9、 1,28,预算约束,预算约束 两件商品和劳务 N件商品和劳务,Chapter 1,29,预算约束,税赋或补助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它们使预算线不再是线性的。 一般说来,灾民比较喜欢收入补贴而不是实物补贴。 因购买量不同而价格不同的价格制度称为非线性价格。,Chapter 1,30,预算约束,在19世纪60年代早期,国会通过食品权法案。设计者需要决定在多大程度上,这些食品券会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食物,而不是仅仅对他们必须购买的食品进行补贴,这时候的预算约束线是什么样的呢?,Chapter 1,31,预算约束,食物 (单位/周),衣服 (单位/周),80,120,160,40,20,40,60,80,0

10、,(I = $160),L2,(I = $80),L1,救灾机构仅发价值80元的食物,Chapter 1,32,预算约束线,税赋或补贴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Chapter 1,33,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关于消费选择的基本假设 完备性假设:给定消费空间里任何一对消费组合A和B,下列三者关系之一必成立:或者AB,或者BA,或者AB。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两组消费组合中作出一种明确的判断。,Chapter 1,34,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关于消费选择的基本假设 传递性假设:如果某消费者认为A比B好,B又比C好,那么,他一定认为A比C好。这也就是说,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是一致的,不会自相矛盾。给定

11、三组消费组合A、B和C,AB且BC,蕴含AC。又,AB且BC,蕴含AC。由此,我们也可以导出AB和BC,蕴含AC。,Chapter 1,35,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关于消费选择的基本假设 不饱和性:在大多数消费问题中,人们总是认为商品越多越好。这就是所谓的不饱和性,也叫做“越多越好”的原则,即在其它状况都一致的条件下,某商品越多,消费者就感到越满意。以A(A ,A , ,A )和B(B ,B, ,B )表示两组消费组合,其中A 和B 分别是A和B中商品I的数量。如果对所有的I,A B ,并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j使得A B ,那么AB。此即不饱和性(“越多越好”原则)的逻辑表述。应该注意的是这原

12、则并非消费中的一般规律。关键在于,这里强调的是合乎情理的“稀缺商品”,而且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不符合这一前提的商品和服务,当然不会是“越多越好”。,Chapter 1,36,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代表了能给一个人相同程度满足的市场篮子的所有商品组合。 无差异曲线包含了全体给予某消费者同等满意程度的消费组合。,无差异曲线,Chapter 1,37,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10,20,30,40,10,20,30,40,衣服(单位周),50,Chapter 1,38,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10,20,30,40,10,20,30,40,衣服(单位周),

13、50,Chapter 1,39,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图是一组无差异曲线,描述一个人对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偏好。 图上的每一条无差异曲线都表示满意程度相同的市场篮子的组合。,无差异曲线图,Chapter 1,40,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Chapter 1,41,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无差异曲线 不能相交,Chapter 1,42,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2,3,4,5,1,2,4,6,8,10,12,14,16,问题:为了得到衣服, 放弃的食物单位数是恒定的吗?,Chapter 1,4

14、3,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特征 向右下方倾斜; 凸向原点; 消费空间中密布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全体都已经对消费空间的所有组合排了序,因而完整地描绘了某一消费者对于各种消费组合的偏好态度。越是处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高,越是处于左下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低。这些无差异曲线的全体叫做消费者的偏好映照。 消费空间中,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绝不会相交,也不平行。,Chapter 1,44,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特征 应该注意,在一种物品“越多越好”而另一种物品“越多越糟”的情况下,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而且越是处于右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

15、满意程度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补偿原则”画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Chapter 1,45,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坏的商品 “少比多好”的物品 例子 空气污染,Chapter 1,46,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苹果,污染,并非越多越好的商品,Chapter 1,47,理性假设和实际行为,经济学里的偏好是静态的。 人们的决策通常受到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感觉的影响,行为是适应性的,而不是服从既定的逻辑。,Chapter 1,48,替代品和互补品,可口可乐(杯),百事可乐 (杯),2,3,4,1,1,2,3,4,0,完全替代,Chapter 1,49,替代品和互补品,右鞋,左鞋,2,3,

16、4,1,1,2,3,4,0,完全互补,Chapter 1,50,替代品和互补品,两种完全替代品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数量相等,就会使消费者得到相同的效用。 于是,无差异曲线便是一条直线。当然,该直线的斜率不一定是1。 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呈“L”形。 多数商品既非完全替代品又非完全互补品,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呈凸向原点的形状。这种形状即反映了人们消费多样化的心态,也反映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Chapter 1,51,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消费者为了得到额外一单位的商品,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可以用无差别曲线的斜率来衡量。,边际替代率,Chapter 1,52,边际替代率,食物(单位周),衣服(单位周),2,3,4,5,1,2,4,6,8,10,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