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统计 .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844685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资源统计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森林资源统计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森林资源统计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森林资源统计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森林资源统计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统计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统计 .ppt(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环境统计,森林资源统计,自然界各种资源中,森林的用途最为广泛 满足人类物质需求 提供精神享受 多样的生态功能,森林资源统计,第一节 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 第二节 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第三节 森林资源利用统计 第四节 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第五节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第一节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一、森林资源概述 二、森林资源的影响因素 三、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内容,一、森林资源概述,1. 森林资源的范畴 2. 森林资源的自然特征 3. 森林资源的经济特征,1. 森林资源的范畴,广义理解 森林生态系统 狭义理解 森林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解释,森林资源,包括森

2、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资源统计角度的理解,林地 森林用地 林木 森林中的木本植物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资源统计的主要对象,2. 森林资源的自然特征,可再生性 结构复杂 生产能力强大 分布、组合的区域性,3. 森林资源的经济特征,经济功能多样性 直接经济功能 间接经济功能 稀缺性,二、森林资源的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 2. 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气候 光

3、、热、水等 土地 地质地貌、土壤状态等,2.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 经济 城市化 战争,三、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内容,1. 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 2. 森林资源利用统计 3. 森林资源价值量统计 森林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1. 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林地和林木 数量 构成 分布 质量 变动,2. 森林资源利用统计,林地资源利用 林木资源利用,3. 森林资源价值量统计,直接经济功能 提供物质性资源 林地资源价值和林木资源价值 间接经济功能 提供生态服务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森林资源统计,第一节 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 第二节 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第三

4、节 森林资源利用统计 第四节 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第五节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第二节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一、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问题 二、林地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三、林木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四、森林资源质量统计 五、森林资源帐户,一、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问题,森林资源的分类 森林资源信息的获取,分类,按起源划分 天然林 人工林 按树龄划分 同龄林 异龄林,分类,按功能或培育目的划分 用材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特用林 经济林,分类,按优势树种划分 针叶林 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按所有制属性划分 国有林 集体林,森林资源统计调查,森林资源相关数据信息的主要来源。 森林资源调查

5、的类型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 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调查单位:省(市、自治区) 调查周期:5年左右 调查目的:森林资源状态、趋势的宏观把握。 调查内容:调查区各种土地面积和森林资源的面积、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消耗量和更新状况。,中国森林资源清查,1973-1998年间,共已完成五次此类调查。 第一次:1973-1976年; 第二次:1977-1981年; 第三次:1984-1988年; 第四次:1989-1993年; 第五次:1994-1998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调查单位:森林经营单位,如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县或森林类型

6、的自然保护区等。 调查目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及其方案设计。 调查内容:边界确定、各类森林面积、权属、蓄积、生长情况、生长环境等。,作业设计调查,调查单位:林业基层生产单位。 调查目的:作业设计。 调查内容:视作业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包括森林(包括林地)面积、立地条件、森林类型、林分生产状况、径级结构、作业条件等。,二、林地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1. 林地资源实物量统计 2. 林地资源实物量变动统计,林地资源实物量统计,某时点 林地面积及其构成。,林地分类,部分地区林地资源,2. 林地资源实物量变动统计,一定时期内 林地面积的变化,中国第三、四次森林资源清查各类林地面积对比,林地资源的变动,影

7、响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分类和再评估因素 对林地资源存量的影响 绝对增加:造林、自然扩张 绝对减少:林地荒漠化、林地退化 分类和再评估,林地资源变动分析,分析角度 从林地面积与非林地面积之间的转化入手 从林地的内部结构调整 入手 分析要点 有林地面积变化 用材林面积变化 无林地面积变化,有林地面积增加量 疏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灌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未成林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 苗圃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非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中国第二、三次森林资源清查有林地面积变化分析(单位:万公顷),中国第三、四次森林资源清查各类林地面积变化(单位:万公顷),三、

8、林木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林木资源通常意义的森林。 1. 林木资源实物量统计 林木蓄积量 2. 林木资源实物量变动统计 林木蓄积量的变动,林木资源实物量统计,总蓄积量 活立木总蓄积量 森林总蓄积量 按林木种类统计分类蓄积量 林分/森林蓄积 疏林木蓄积 散生木蓄积 四旁树蓄积,部分地区林木资源对比(单位:万立方米),2. 林木资源实物量变动统计,林木蓄积量的变化,中国五次森林资源清查总蓄积量变动,中国各类林木资源变化(单位:亿立方米),四、森林资源质量统计,主要指标 平均单位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 森林的林龄结构比例 用材林林木的径级组比例,平均单位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反映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多少

9、。 与森林资源质量成正比。 计算: 平均单位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 林分林木蓄积量 / 该林分所占面积,森林资源清查资料,1984-1988年间,中国森林每公顷蓄积量为79.18立方米,比第二次清查下降5.11; 用材林每公顷蓄积量为77.10立方米,比第二次清查减少8.25立方米,下降了9.67。,森林的林龄结构比例,森林资源中各林龄林木的面积或蓄积量比例。 林龄划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林龄结构比例应适当。,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第二次清查中全国林分幼中龄林和成熟、过熟林比例大致为2.45:1,按蓄积计算林龄结构大致为0.724:1; 第三次清查中面积比为4:1,蓄积比为1.

10、17:1。,用材林林木的径级组比例,不同胸径组林木的比例。 计算标准:蓄积量或林木株数。 径级组比例应保持基本稳定。,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 级材株数占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株数的70.6 %,蓄积占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蓄积的75.6 %; 级材株数占18.6 %,蓄积占16.9 %; 级材株数占10.8 %,蓄积占7.9 %。,五、森林资源帐户,森林资源统计,第一节 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 第二节 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第三节 森林资源利用统计 第四节 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第五节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第三节森林资源利用统计,一、林地资源利用统计 二、林木

11、资源利用统计,一、林地资源利用统计,1. 森林覆盖率 2. 各类林地面积结构 3. 采伐迹地更新率 4. 林地生产率,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竹林地面积以及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反映一国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中国五次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覆盖率,各类林地面积结构,各类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比重及其对比。 反映林业用地的利用情况。,采伐迹地更新率,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造林合格面积与相应时期的采伐面积和火烧迹地面积之比。 反映森林资源的更新情况。,林地

12、生产率,单位林地面积的年产量或产值。 反映林地的生产利用程度和效果。,二、林木资源利用统计,1. 森林资源开发率 2. 采伐面积、采伐蓄积量、成材量与出材率 3. 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率,森林资源开发率,已开发森林资源占全部森林资源的比例。 统计口径:面积或蓄积量。 与森林资源开发程度成正比。 保持适度。,采伐面积、采伐蓄积量成材量、出材率,采伐面积,报告期实际采伐的伐区面积; 采伐蓄积量,报告期实际采伐蓄积量; 出材量,报告期实际采伐的林班面积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 出材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之比。反映林木资源的利用是否得当。,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率,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量与采

13、伐剩余物总量之比。 反映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森林资源统计,第一节 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 第二节 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第三节 森林资源利用统计 第四节 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第五节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第四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一、林地资源价值估算 二、林木资源价值量统计,一、林地资源价值估算,1. 林地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 2. 用材林林地资源价值估算,林地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林地立地质量 林地区位因素 林地经营目的,林地立地质量,林学质量。 分析角度:林木生长的影响要素。 分类: 肥沃型、较肥沃型、中等肥沃型、贫瘠型。,林地区位因素,林地所处的地理位置 自然区位、地貌

14、区位、社会区位和交通区位等。 林地区位等级:按林地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划分。,林地经营目的,林木生产出的木材以及其他林副产品的种类和经营目的是林地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2. 用材林林地资源价值估算,林地 用材林林地 同龄林林地 林地期望价法 林地市价法 异龄林林地 第一步:估计林地、林木的总价值; 第二步:分割林地、林木的价值 比例系数法 剩余价值法,林地期望价法,思路:假定可以对林地永续利用,而且每个经营周期林地上的收益相同,支出的成本费用也相同。 因此,将某一林地能永久性取得的土地纯收益,按照一定利率贴现成现值,该现值累加求和所得的值就是林地的期望价值,即林地的价格。,计算

15、公式,优点与缺点,理论较为完美 假设严格,信息需求全面。,林地市价法,思路:寻找相似物,再调整差异。 关键: 参照案例的选择; 调整系数的确定; 一般应比较3个以上的参照案例。,计算公式,二、林木资源价值量统计,1. 林木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2. 林木价值估算,1. 林木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木材产品售价和生产成本 出材率 营林生产成本 树种的价值差异 时间因素,2. 林木价值估算,林木资源类型 成熟林木 林木市场价值扣除成本即可 未成熟林木 幼龄林 造林成本利息利润 中龄林 未来收益折现 造林成本利息利润 两种方法相互校验 近熟林 未来收益折现,常用方法,1. 市场价倒算法 2. 现行市价法

16、3. 立木费用法 4. 收益还原法 5. 重置成本法,1. 市场价倒算法,又叫剩余价值法。 思路:从林木产品市场交易价格倒推林木价值。 方法:森林资源砍伐后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成本及利润,剩余部分即为林木价值。,计算公式,林木价值W - C - F 其中, W为木材销售总收入; C为木材经营成本; F为木材经营利润。,方法评价,方法简单 资料易得 贴近市场价格 适用范围: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2. 现行市价法,又称市场成交价比较法。 思路:与林地市价法类似。,计算公式,方法评价,适用范围广:任何林龄的林木估价。 方法简单。 使用前提: 成熟的森林资源市场; 一般也要求取3个以上参照物。,森林资源统计,第一节 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 第二节 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第三节 森林资源利用统计 第四节 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第五节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第五节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一、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二、森林资源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 三、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案例,一、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