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概论文 论改革开放 5000字.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84222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毛概论文 论改革开放 5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毛概论文 论改革开放 5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毛概论文 论改革开放 5000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论改革开放学校 专业 姓名 学号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三十年改革,三十年风雨探索,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喜悦收获,三十年光辉历程。三十年我们是如何走过来的,其中蕴藏着哪些深刻的启示,这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总结。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

2、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那么

3、改革开放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改革开放,是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存在着其必然性。首先,改革开放是根除历史遗留的需要。封建经济、殖民地经济的影响在人们思想中的遗留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开拓。从明清至民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经济理念;外

4、国入侵掠夺、军阀混战蹂躏的动荡经济环境;明中期以后,东南沿海遭受倭寇骚扰、荷兰入侵;晚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举入侵,瓜分中国;民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而长时间混战,导致民不聊生。这些导致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封闭性、排外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进行过土地革命,实施过一系列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实行了计划经济,完成了三大改造,并且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思想中的历史遗留是漫长的历史渗透、历史凝结的结果,是根深蒂固的东西。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使改革开放成为历史的必然。其次,改革开放是抹平历史遗憾的需要。

5、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也恶化了,中国的开放再一次受到了影响。当然,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骨气,美国越仇视、越封锁;苏联越蔑视、越拆台,中国越要发展。面临国际上的险恶斗争,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探索、奋进。这更加大了国家的封闭程度。经济道路的偏差、经济体制的僵化以及国家的对外封闭,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形成,到70年代末,越来越不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势在必行。第三,改革开放是纠正历史错误的需要。“左”倾错误的泛滥,加大了经济发展道路的偏差和体制僵化的程度,压抑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国家的对外开放。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和“一大二公”为特征的“

6、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此,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中国的经济路线完全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完全违背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更濒临崩溃的边缘。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民不甘沉默,必将在沉默中爆发。改革开放迫在眉睫。最后,改革开放是避免历史重演的需要。当结束,中国在不断徘徊、辗转难眠、处于选择的三岔口时,邓同志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他强调,要彻底改变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一场新的革命。所以,不管是现实还是理论上,改革开放都是新中国最正确

7、的决定之一。既然改革开放是如此的正确,那么,这三十年改革开放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首先,从经济生活方面来看。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这一决议到现在,中国经济发生了几大变化:(一)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二)从封闭半封闭经济转向了开放经济。(三)从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转向完全的商品经济。(四)从总体上的短缺经济转向总体上的过剩经济。(五)从模仿型经济转向创新型经济。(六)从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经济等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这意味着从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融入世界经济,在国际分工

8、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文化生活方面看。从改革开放之始拎着录音机满大街溜达的不良青年,到崔健“一无所有”的嘶吼吼出了一代人的心声,从对诗歌诗人的崇拜到商业热潮,从国企改制到普及全民教育,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铁臂阿童木唐老鸭米老鼠的成功登陆,多元文化的迅速涌入填补了中国民众精神领域的空缺,中国文化透过窗口开始张望世界。今天,我们已经有目不暇接的电影大片供选择,有记不清名字的歌曲供下载,有各种版本的书籍供挑选,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演出。年轻人已不满足围成一桌麻将消磨时光的生活,派对、沙龙、驴友、k歌每个新词汇的衍生都包含着社会文化内容的不断拓展。文化作为一种力量,正潜移

9、默化地推动社会的深刻变革和进步。从居民消费生活看。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居民消费方式也发生着改变,从衣食住行用方面可窥见一二。食:“民以食为天”,食品消费在城镇居民生活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在食品消费方面,主食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副食消费比重上升,其中又以营养、美味和保健型食品消费增长较快。在食品消费中,人们注重食物的营养,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有人身上蓝、黑、灰颜色的“干部装”几十年如一日,满大街的中山装、解放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颜色在服装上的应用开始变化,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一种时尚。近年来,各类休闲店、服装品牌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于大街小巷,人们的衣着变

10、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风度个性的方式。住:改革开放之初,住宅有卫生间的不多,甚至一个房间兼有居室、厨房等综合功能。房型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筒子楼、80年代的单元楼、90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楼、别墅,无不折射出居民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现在家庭居室内有厕所浴室,有可取暖的空调或暖气设备等等。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交通建设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前绝大多数居民认为是奢侈品的轿车也逐步进入普通家庭,各个大城市也开始规划建设地铁,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用: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日常耐用消费品由实用型向享受型方向跨越。手表、缝纫机、自

11、行车老三件早被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话、空调、组合音响、电脑所取代,并向着高科技、高时效性、享受型、信息化方向发展。但是,在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在我们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西部边疆地区相对落后,而且遍地开花的工业化方式,造成了生态和居住环境的急剧恶化。另外,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贫富差距严重,社会渐向两头社会方向发展。要想使社会得到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应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实现稳定的基础。邓特

12、别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就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运行形式和组织方式的革命。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如果不进行这第二次革命,我们第一次革命所取得的成果就不能巩固,搞得不好,甚至还会前功尽弃。这一点已被一些国家的经历所证明。因此:坚持改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发展,就是促进和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

13、展的根本动力,根源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改革就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有领导、有步骤地解决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现存矛盾。因此,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同志在谈到这一点时说:“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中国人民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切身实践已经证明,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经济不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逐步改善,就谈不上社会的稳定,人心的稳定。不能设想有脱离改革的发展和离开发展的稳定。亦不能希冀不彻底的改革会得到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并由此带来社会的长治久安。说到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其

14、最深刻的根源皆存在于改革的不断深化之中。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践证明,不改革,就不能发展,就是死路一条,相反,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哪里就有稳定和新气象。通过三十多年的全面改革,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个体制还不完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体制性障碍,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为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保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5、发展是改革、稳定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要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还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的科学发展,才能兼顾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到不同阶层的利益,照顾到各方面的关切。我们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确保社会的长期稳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于这一点,邓说:“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

16、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速度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邓强调发展更快一些,反对坐失良机,其用意就是要抓住机遇,在经济效益较好,避免发生大的波动的前提下飞跃式地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上台阶”是邓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一个极重要的思想。在不同的场合,邓把发展生产力分别表述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和最根本的任务。我们认为,首要任务是从抓主要矛盾方面讲的,最根本任务是从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谈的。不论是首要任务还是最根本任务,就是一条,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换言之,我们讲改革,讲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没有发展,就没有真正的稳定,离开发展谈改革,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只有发展才能体现出改革的真正价值及稳定的真实内涵。也只有发展才能使其与改革、稳定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由此显示出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