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工程力学实验课后题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84211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6.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工程力学实验课后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工程力学实验课后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工程力学实验课后题答案.(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 程 力 学练 习 册学 校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教 师 姓 名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7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a) (b) (c) (d)(e) (f) (g) 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 (a) (b) (c)(a)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a) (b)(c) (d) (e) (f) (g) 第二章 平面力系 29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放在水平梁AC的中央,如图所示

2、。梁的A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B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 解得: 2-2 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和支杆BC所受的力。题2-2图解得: 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f=1m,两电线杆间距离AB=40m。电线ACB段重P=400N,可近视认为沿AB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3、题2-3图以AC段电线为研究对象,三力汇交 2-4 图示为一拔桩装置。在木桩的点A上系一绳,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点C,在绳的点B系另一绳BE,将它的另一端固定在点E。然后在绳的点D用力向下拉,并使绳BD段水平,AB段铅直;DE段与水平线、CB段与铅直线成等角=0.1rad(弧度)(当很小时,tan)。如向下的拉力F=800N,求绳AB作用于桩上的拉力。题2-4图作BD两节点的受力图联合解得:2-5 在四连杆机构ABCD的铰链B和C上分别作用有力F1和F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求平衡时力F1和F2的大小间的关系。 题2-5图 以B、C节点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解得:2-6 匀质杆重W=100N,两端

4、分别放在与水平面成300和600倾角的光滑斜面上,求平衡时这两斜面对杆的约束反力以及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题2-6图 2-7 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两三种情况下,支座A和B的约束反力。 (a) (b)题2-7图(a)(注意,这里,A与B处约束力为负,表示实际方向与假定方向相反,结果应与你的受力图一致,不同的受力图其结果的表现形式也不同)(b) 2-8 在题图所示结构中二曲杆自重不计,曲杆AB上作用有主动力偶,其力偶矩为M,试求A和C点处的约束反力。 题2-8图作两曲杆的受力图,BC是二力杆,AB只受力偶作用,因此A、B构成一对力偶。即2-9 在图

5、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在构件BC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各尺寸如图。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题2-9图1作受力图2、BC只受力偶作用,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3、构件ADC三力汇交2-10 四连杆机构ABCD中的AB=0.1m, CD=0.22m,杆AB及CD上各作用一力偶。在图示位置平衡。已知m1=0.4kN.m,杆重不计,求A、D两绞处的约束反力及力偶矩m2。 题2-10图2-11 滑道摇杆机构受两力偶作用,在图示位置平衡。已知OO1=OA=0.4m,m1=0.4kN.m,求另一力偶矩m2。及O、O1处的约束反力。 题2-11图2-12图示为曲柄连杆机构。主动力作用在活塞上。不计构件自重

6、,试问在曲柄上应加多大的力偶矩M方能使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题2-12图2-13图示平面任意力系中N,。各力作用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尺寸的单位为mm。求:(1)力系向O点简化的结果;(2)力系的合力并在图中标出作用位置。题2-13图题2-14图2-14某桥墩顶部受到两边桥梁传来的铅直力,水平力,桥墩重量,风力的合力。各力作用线位置如图所示。求力系向基底截面中心O的简化结果;如能简化为一合力,求合力作用线位置并在图中标出。2-15 试求图示各梁支座的约束反力。设力的单位为kN,力偶矩的单位为kN.m,长度的单位为m,分布载荷集度为kN/m。 (a) (b) 题2-12图受力分析如图:受力分析如图:2

7、-16 在图示刚架中,已知,不计刚架自重。求固定端A处的约束力。题2-16图题四图2-17 在图示a,b两连续梁中,已知q,M,a,及,不计梁的自重。求各连续梁在A,B,C三处的约束反力。2-13 在图示a,b两连续梁中,已知q,M,a,及,不计梁的自重。求各连续梁在A,B,C三处的约束反力。(a) (b)题2-13图1作受力图,BC杆受力偶作用2.对AB杆列平衡方程所以:1.以BC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1.以AB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2-18 如图所示,三绞拱由两半拱和三个铰链A,B,C构成,已知每个半拱重P=300kN,l=32m,h=10m。求支座A、B的约束反力。题2-15图以整体为研

8、究对象,由对称性知:以BC半拱为研究对象2-19 图示构架中,物体重1200N,由细绳跨过滑轮E而水平系于墙上,尺寸如图所示,不计杆和滑轮的重量。求支承A和B处的约束反力以及杆BC的内力FBC。题2-19图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解得:以CDE杆和滑轮为研究对象解得:2-20 在图示构架中,各杆单位长度的重量为300N/m,载荷P=10kN,A处为固定端,B,C,D处为绞链。求固定端A处及B,C为绞链处的约束反力。 题2-20图 显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以ABC杆为研究对象以CD杆为研究对象(式4)由1、2、3、4式得:2-21 试用节点法求图示桁架中各杆的内力。F为已知,除杆2和杆8外,其余各杆长度均

9、相等。题2-21图2-22 平面桁架结构如图所示。节点D上作用一载荷F,试求各杆内力。题2-22图2-23桁架受力如图所示,已知,。试求桁架4,5,7,10各杆的内力。题2-23图2-24 平面桁架的支座和载荷如图所示,求杆1,2和3的内力。(提示:先截断AD、3、2杆,用截面法分析;再取C节点)题2-24图2-25 两根相同的均质杆AB和BC,在端点B用光滑铰链连接,A,C端放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当ABC成等边三角形时,系统在铅直面内处于平衡状态。求杆端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 题2-25图以整体为研究对象以AB杆为研究对象2-26 图示两无重杆在B处用套筒式无重滑块连接,在AD杆上

10、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MA=40N.m,滑块和AD间的摩擦因数fs=0.3。求保持系统平衡时力偶矩MC的范围。题2-26图以AD杆为研究对象以BC杆为研究对象当摩擦力反向处于临界平衡态,如b图所示,则以AD杆为研究对象以BC杆为研究对象2-27 尖劈顶重装置如图所示。在B块上受力P的作用。A与B块间的摩擦因数为fs(其他 有滚珠处表示光滑)。如不计A和B块的重量,求使系统保持平衡的力F的值。 题2-27图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显然水平和铅直方向约束力分别为以A滑块为研究对象,分别作出两临界状态的力三角形2-28 砖夹的宽度为25cm,曲杆AGB与GCED在G点铰接。砖的重量为W,提砖的合力F作用在砖夹的对称中心线上,尺寸如图所示。如砖夹与砖之间的摩擦因数fs=0.5,试问b应为多大才能把砖夹起(b是G点到砖块上所受正压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题2-28图2-29 均质长板AD重P,长为4m,用一短板BC支撑,如图所示。若AC=BC=AB=3m,BC板的自重不计。求A、B、C处的摩擦角各为多大才能使之保持平衡。 题2-29图 第三章 空间力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