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版(自己考过了) .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84210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版(自己考过了) .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版(自己考过了) .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版(自己考过了)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版(自己考过了) .(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育学心理: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与教学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心理学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以前(初创)20-50(发展)60-70(成熟)80以后(完善)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及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人是裴斯泰洛奇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

2、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二、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2关键期: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0-2)前运算阶段(2-7)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特征: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l-

3、l5岁)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埃里克森所著的儿童期与社会把人格分为八阶段理论(信任感和不信任感(0-1)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1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青年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老年期)认知差异:认知差异(认知风格):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场独立/场依存、冲动型/沉思型、整体型/序列型)智力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认知差异教育意义:创设适应认

4、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性格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类型差异)性格差异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三、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广)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我国的分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 联结学习理

5、论 尝试错误说(桑代克):学习即联结,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 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 操作条件作用(斯金纳)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是实施奖励,负强化是撤销惩罚)、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认知学习理论:顿悟学习(苛勒)认知发现学习(布鲁纳)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分类:(学习的进行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认知结构的关系)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论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四、学习动机 动机含义: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

6、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功能:激活、指向、强化)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两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动机种类:(动机内容和社会意义分:高尚和低级)(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动力来源分:内部(个体内在需要引起)/外部(由外部诱因引起)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分: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两者关系是一致的,学习者个性不同,学习任务的难度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

7、果的关系是双向的 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论(行为主义学习论斯金纳)-强调外在影响,忽视学生内在因素。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归因理论(维纳)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评分制度,奖励进步)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最早提出,形成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归因对其有影响)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五、学习迁移 迁移概念: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种类:正副,顺逆,横纵,一般具体 作

8、用: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迁移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 促进迁移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六、知识的学习 知识含义: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类型:感性理性(深度)、陈述与程序(形式)具体抽象(内容)知识学习类型:符号、概念、命题(知识重复程度)下位、上位、并列结合(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的过程:

9、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知识获得两个环节:知识直观和概括 知识直观:实物直观、模像、言语 有效进行知识概括: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错误观念性质(广泛、自发、顽固、隐蔽)错误观念转变条件(对现有观念不满、新观念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促进错观转念的教学(创设开放互相接纳的课堂气氛,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引发认知冲突,鼓励学生交流)记忆系统:瞬时记忆:视觉约为0.252秒。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约为2秒到1分钟。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 遗忘及其进程:遗忘是指识记过的食物不能或错误的再忍或回忆,艾宾浩斯遗

10、忘曲线,遗忘发展的不均衡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遗忘理论: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干扰说(前摄抑制/后摄抑制)同化说(奥苏伯尔,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说(压抑理论)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运用记忆术、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复习(及时、分散、背诵)七、技能形成 技能概念: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特点: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技能是一种活动力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种类:操作、心智技能

11、 作用:调节和控制动作;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示范与讲解,必要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心智技能: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活动定向物质化活动有声言语活动无声外部言语内部言语活动)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心智技能培养要求: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注意完形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机会。八、学习策略 概念: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特征

12、: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有效学习所需,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意义:改进学习、促进教学、利于学生适应和发展。构成:认知、元认知、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为了记住某些信息不断积极地重复的过程 常用方法:排除互相干扰,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试图回忆,画线 精加工策略: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 常用方法:记忆术(位置罚、首字母缩略词法、关键词法、谐音法)做笔记、扩展与引申、提问。组织策略:构建

13、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常用方法:聚类组织、概括、纲要、构建网络、比较法。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主要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要素:策略及巩固练习、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了解策略价值及适用范围。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9、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

14、状态;达到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问题分类: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 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序列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与表征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问题解决策略:算法式、启发式(手段以目的分析、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发散思维特征:流畅性、

15、变通性与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主要因素:环境、智力、个性智力与创造性关系: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有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智商一般不低。创造性培养: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注重个性的塑造,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创造适宜的环境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学会容忍模糊、推测与假设、自我设计、头脑风暴十、态度与品

16、德的形成 态度实质: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行为成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品德实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以前,他律道德10岁以后,自律道德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队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要素: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亲历学习,观察学习。品德学习形成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品质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