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统计 .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841432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业资源统计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渔业资源统计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渔业资源统计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渔业资源统计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渔业资源统计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业资源统计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业资源统计 .ppt(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环境统计,渔业资源统计,渔业资源人类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和工业原料来源 中国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渔业资源统计,第一节 渔业资源及其统计 第二节 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统计 第三节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渔业资源及其统计,一、渔业资源的定义 二、渔业资源的性质 三、渔业资源统计的内容,一、渔业资源的定义,也称水产资源、水生资源 两类定义: 渔业资源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与渔业有关的天然物质和空间,包括渔业生产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 渔业资源指具有经济开发利用价值的水生生物资源。 差别:是否包括水生生物资源所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本章使

2、用的定义,渔业资源包括鱼类、贝壳类、海绵、藻类以及水生哺乳动物(如鲸)等各种具有经济价值、可开发利用的水生生物资源。 更关注作为渔业的直接生产经营对象的水生生物资源。,二、渔业资源的性质,1.有条件的可再生性 2.流动性 3.波动性 4.整体性 5.区域性 6.用途的单一性,1.有条件的可再生性,可再生性是渔业资源的最重要属性。 但渔业资源的可再生性是有前提的 适宜的环境 合理的开发利用,2.流动性,大多数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都具有一定规律的洄游性 洄游性决定了渔业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跨区域性,也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共享特性的资源,3.波动性,渔业资源有自己的生长繁殖规律 渔业资源的生长受自然因素的

3、控制较强 各种人为因素也会影响渔业资源的存量变化,4.整体性,生物之间存在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 一种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可能会影响到同一水域其它类渔业资源的存量减少。,5.区域性,受自然条件的作用和影响,渔业资源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也会影响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6.用途的单一性,渔业资源是单一用途生物资源的代表 主要服务于渔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三、渔业资源统计的内容,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的统计 第二节 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统计 渔业资源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渔业资源统计,第一节 渔业资源及

4、其统计 第二节 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统计 第三节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第一节,第二节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统计,一、渔业资源总存量及其变动统计 二、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分类统计,一、渔业资源总存量及其变动统计,问题:渔业资源的实物形态永远处于变化和流动中,如何测度其存量及存量变动。,渔业资源总存量及其变动统计,1.渔业资源总量统计的生物学方法 2.从开发利用角度进行渔业资源存量和变动统计 3.正确使用渔获量反映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 4. 中国渔业资源存量和变动情况,1.渔业资源总量统计的生物学方法,实际总体分析法(VPA) 其它模型 仪器 直接计数,生物学

5、方法的特点和问题,主要方法 由抽样结果推断总体 存在问题 抽样的科学性 推断至渔业资源总体的可能性,2.从开发利用角度进行 渔业资源存量和变动统计,借助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数据间接表述渔业资源的总存量和变动量。 主要指标:渔获量,包括通过捕杀、捕捞、定置作业、采集、饲养或养殖等各种生产活动获得的,用于商业、工业和维持生计等一切用途的名义渔获量。 名义渔获量:折算为鲜活重量的上岸量。,渔获量,渔获量是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统计的一个指标,它并不能代表全部渔业资源。 但是,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与资源利用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渔业资源存量的各种变动通常也必然会引起捕获量的相应变动,至少会大致上有相同的变动

6、趋势。 因此,可以以渔获量来间接测度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其他指标,捕捞产量 养殖产量,3. 正确使用渔获量反映 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渔获量及其他渔业经济数据只是对渔业资源存量的间接测度。 渔获量不仅反映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也反映渔业生产状况。 即,渔获量的规模和结构既依赖于渔业资源本身的规模和结构,也与渔业投入有关。,4. 中国渔业资源存量和变动情况,二、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分类统计,1.渔业资源的统计分类 2.海洋与淡水渔业资源构成统计 3.培育性与非培育性渔业资源构成统计 4.按种群分类的渔业资源构成统计,1. 渔业资源的统计分类,基本分类标准 生存水域 生命过程受人类控制和干预的

7、程度 生物种群 其他分类,按生存水域划分,海洋渔业资源 内陆渔业资源淡水渔业资源,按生命过程受人类干预程度分,培育性渔业资源 人工养殖的渔业资源 一般对应于养殖业统计数据 非培育性渔业资源 天然生产的渔业资源 一般对应于捕捞业统计数据,按生物种群分,FAO的分类: 9大类,其下还有50个中类,共覆盖了1073个物种 淡水鱼类 海淡水洄游鱼类 海洋鱼类 贝壳类 软体动物类 鲸、海豹和其它水生哺乳动物类 杂水生动物类 杂水生动物产品 水生植物等,中国的分类,鱼类 虾蟹类 贝类 藻类 其他(非植物)类 大类下又按重要的经济物种分类,渔业资源分类,其他分类,栖居的水层 生理习性 适温性 鱼龄 等等,2

8、.海洋与淡水渔业资源构成统计,通过渔业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构成间接反映。,中国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产品总量构成,3.培育性与非培育性渔业资源构成统计,培育性资源一般被看作人工养殖的成果,构成养殖业的生产基础。 非培育性资源一般被看作是天然生产的结果,构成捕捞业的开发对象。 因此,一般用人工养殖和天然生产或者养殖业与捕捞业的产量来反映二者在总的渔业资源中的构成。,中国天然生产水产品与人工养殖水产品的构成,中国按海洋、内陆和捕捞、养殖区分的水产品总产量构成,4. 按种群分类的渔业资源构成统计,一般用鱼类、虾蟹类等在水产品产量中的比重来表示。 计算总渔获量中主要渔业资源开发对象的构成情况更

9、有分析价值。,中国海水产品种群构成,渔业资源统计,第一节 渔业资源及其统计 第二节 渔业资源存量及其变动统计 第三节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第一节,第三节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统计分析,一、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 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过程 三、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统计分析,一、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两种基本方式: 捕捞 养殖 二者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与渔业资源的关系,养殖与渔业资源的关系:双向关系 获得渔获物,同时进行投入以尽量恢复渔业资源的原有存量水平,以保证持续获得水产品。 捕捞与渔业资源的关系:单向关系 索取渔业资源,可以不考虑补偿。

10、,产权界定,养殖的渔业资源可以较清晰地界定产权。 捕捞的渔业资源更具有公共财产性质。,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过程,人类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过程大致可分为6个阶段: 开发不足阶段 增长阶段 充分利用阶段 过度开发阶段 衰退阶段 恢复阶段或崩溃阶段,a)开发不足阶段,开发利用初期,渔业资源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渔获量低于渔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b)增长阶段,捕捞活动发展迅速,捕捞能力大幅提高,渔获量也随之迅速扩大,向渔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靠近,c)充分利用阶段,渔获量与渔业资源的潜在再生能力相一致,d)过度开发阶段,渔获量继续扩大,致使渔业资源的自我更新无法保证种群数量维持在原有水平,于是存量减

11、少,对捕捞的支持能力也下降,进而导致渔获量的减少,e)衰退阶段,过度捕捞破坏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导致存量的进一步减少,渔业资源走向衰退阶段,渔获量也随之大幅度减少,f)恢复阶段或崩溃阶段,渔获量的减少使捕捞者获利减少,如果此时捕捞者和政府能充分重视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资源会得到喘息的机会,从而进入恢复阶段;但如果继续过度捕捞,结果就进入崩溃阶段。,三、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统计分析,1.以渔获量变化反映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2.用CPUE方法反映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1.以渔获量变化反映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渔获量是当期从渔业资源中获取的渔业产品量,代表了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绝对数量。 渔获量

12、本身的涨落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以分析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中国海洋渔业资源,新中国成立之前,利用不足阶段:渔业生产力低下; 建国后至1960年代后期,增长阶段:渔获量迅速增长; 1960年代末1970年代前半期,充分利用阶段:渔获量上升; 1970年代中期以后,过度开发利用阶段:渔获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质量降低;,中国海洋渔业资源,1980年代以来,渔获量仍在上升,但优质鱼类的比例进一步下降,且鱼体越来越小,渔业资源衰退的迹象日益凸现,某些海域的优质鱼类已处于严重枯竭状态; 政府采取了一些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但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恐怕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中国长江渔业

13、资源,中国长江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大致经过了增长阶段、充分利用阶段和过度开发阶段,并有衰退迹象。,使用渔获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渔获量的变动是渔业资源本身动态规律和渔业捕捞能力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渔业资源存量的下降不一定立刻反映为渔获量的下降,二者之间的涨落关系具有一定时滞,时滞的长短则要取决于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的强弱。 渔业捕捞能力对渔获量的影响则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东海区渔获量与努力量的关系,2.用CPUE方法反映渔业资源 开发利用程度,单位努力渔获量 catch per unit effort,简称CPUE 表示单位时间内某特定单位的渔获努力量或捕捞努力量所捕获的鱼数量或重量。

14、 其中,渔获努力量或捕捞努力量指在一段时间内以相同渔业作业方式方法所投入的工作量。 随作业船只类型的不同,作业方式的不同,使用渔具的不同等,CPUE也会表现出很大差异。,CPUE的使用前提,通常把不同的作业船只类型、数量、吨位、动力、作业方式、渔具数量等按一定的系数换算为相应的等量的以动力为单位的(马力或千瓦)标准捕捞努力量。 进而,假定鱼类在已知区域内的分布是均匀的,即,通过捕捞活动直接从资源中获取鱼类而形成的捕获率与鱼类群体在水域空间的分布状态无关。,CPUE的意义,在上述假设前提下,有如下数量关系: 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与被开发的渔业资源量的大小成比例,以此作为反映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渔

15、业资源存量之间关系的指标。,CPUE的意义,CPUE是一个强度指标,更能反映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CPUE就是渔业资源密度的反映,因此可以用来评估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渔获量、捕捞努力量与CPUE,捕捞量渔业资源增长量时,CPUE基本稳定,但有继续增长的潜力,捕捞努力增加会进一步提高渔获量,也会使CPUE有一定的增长; 捕捞量渔业资源增长量时,CPUE下降,捕捞努力量的增加不一定带来渔获量的增长; 捕捞量进一步增加,CPUE快速减少,捕捞努力即使增加也不能挽回渔获量的下降趋势。,东海区海洋捕捞渔获量、努力量与CPUE,渔业资源统计,第一节 渔业资源及其统计 第二节 渔业资

16、源存量及其变动统计 第三节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第一节,第四节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从数量关系上回答什么是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探讨如何对现实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一、渔业资源可持续产量的确定 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一、渔业资源可持续产量的确定,可持续渔获量:衡量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就是应保持渔获量等于或适当低于鱼类的增长量,这一渔获量可以被称之为可持续渔获量。,可持续渔获量的确定,1.渔业资源的自然增长 2.最大持续产量 3.渔业资源可持续捕捞量的估计:应用实例 4.最优持续产量,1.渔业资源的自然增长,描述出渔业资源的自然增长规律。,用Logistic模型描述生物的自然增长,其绝对增长率为,在稳定的自然条件下,一种群的生物量将不断增加,直到种群量与环境负载容量相等,即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限度为止。,2.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鱼类资源量与生长量模型 把种群或群体作为独立的研究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