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3193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最新版-已修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简说:一、单元教材简说: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 写的 4 篇文学作品和一个“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 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 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 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 的赞美。 高傲的白鹅, 性格古怪的猫, 慈爱尽职的母鸡, 无不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可亲可爱。 本组课文教学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 体会每一种动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比较文章表达上 的不同特点, 初步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

2、不同风格。 配合本组专题, 语文园地也作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 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 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到这个特点,把 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 爱、可敬。 二、单元设计意图:二、单元设计意图: 编排这组教材, 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 可敬 ; 二是通过同题阅读, 使学生体会到, 同样写动物, 观察角度不同, 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 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

3、积累。 三、单元教学目标: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 29 个生字,会写 25 个生字,能读记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引导学生发 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 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通过同题阅读, 使学生体会到, 同样写动物, 观察角度不同, 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 5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 6通过阅读 4 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 7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8. 学生能抓住特点说、写自己

4、喜欢的动物,能够运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 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 法有所感悟。 3、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 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 写方法。 五、教学措施:五、教学措施: 1、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

5、生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 2、加强朗读,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 解,在读中了解自然段的构成,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3、增强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 学习过程,加强句、段的训练。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4、提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珍视 学生独特感悟,留有余地,拓展空间,发展个性。注意课外适当 的拓展延伸,指导学生以一带多,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 5、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孩子进行感悟、理解。 必要时可以让孩子进行表演以加深理解。 13白鹅13白鹅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一提到鹅,谁都会随口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

6、 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 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 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 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 从 “伸长 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 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 渡段统领全文, 细致刻画了鹅 “严肃郑重” 的声调, “大模大样” 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 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 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 从容” “大模大样” 的大家风范

7、 ; 通过对狗 “躲在篱边窥伺” “敏 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 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 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 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 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 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 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高

8、傲、郑重、 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 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 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 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 幽默风趣。 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 点的, 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 之情。 14*白公鹅14*白公鹅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 表现了鹅 的海

9、军上将派头。 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 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 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 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 力、 嗓门大, 而且与人抢占水面、 公然吞食鱼饵, 真是率性而为, 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 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 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 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 感悟。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

10、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 者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 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 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 言积累。 15猫15猫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 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 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 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 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

11、在有些古怪。再讲 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 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 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 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 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 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 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

12、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教 学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16*母鸡16*母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 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 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 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 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 大的鸡母亲” 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 “讨厌” 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 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 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 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 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 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 强语言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