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2963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2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最新版-已修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古诗二首 村居: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 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情景中。在美丽的春天里,教师采用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 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教师与学 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不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 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 咏柳: 教学时,可以在课下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提 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

2、,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 生对古诗内容会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2找 春 天 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 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 笑着这么美的文章,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读呢?教学中,我就投其所好,采取各种各样的 形式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景,不 光学生沉溺其中,就连我自己也不得不为这美文所折服。 3开满鲜花的小路 第一课时: 1.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对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 以及他们是

3、怎么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就容易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讲 起这个故事来也就容易多了。 2.这个故事中间是留有悬念的,当松鼠太太帮助鼹鼠先生看看包裹里是什么礼物时,因为包裹 破了,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到底是什么礼物呢?课文在这里没有说出来,学生在讲述这个 故事时,提醒学生学会卖关子,这样,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课时: 花籽本来是送给鼹鼠先生一个人的,结果,开出的鲜花大家一起享受,正是这种无私的、具有 奉献意义的花,才会有课文末尾“多么美好的礼物” 。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在教学中,为了 挖掘这个意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晒一晒生活中的“美好的礼物”,加深学生对文章的

4、理 解。 4邓小平爷爷植树 第一课时: 1.“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邓小平从年轻到年老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向学生提 问。教师相机讲述邓小平在各个时期的故事,让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慢慢地在学生心里播下 了种子。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学生对这篇文章就不再感到陌生,而是充满学习的渴望。 2.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比较多,“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引人注目、兴致勃勃”这些词语对于 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可以采用各个突破的办法,解决词语难关。 第二课时: 1.重点段落重点讲解。第 2、3 自然段是对邓小平爷爷如何亲手栽种下一棵柏树苗的动作描 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读,并指名复述这部分内容。在熟读

5、的基础上,学生复述起来就不会 太难。 2.情感升华。课堂小结后,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还可 以一边唱,进一步感受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第一课时: 1.字词学习。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画出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接着采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地进 行识字教学;最后还要让学生有十分钟练习书写的时间。 2.怎样让孩子从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可以采用让学生 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把雷锋冒雨抱孩子、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具体化、生动化,学生 对雷锋的认识不再肤浅,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声情并茂的倾诉。 第二课时: 1

6、.情感的延伸。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 意思,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可以采用让大家都来口头夸一夸班里的小雷 锋的形式,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感悟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 得更美好的道理。 2.教师可设计续写诗歌的环节,并指导学生写作的思路。比如,雷锋还会在哪里做好事呢?通过 小组合作的形式续写诗歌,让学生学会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6千人糕 第一课时: 1.千人糕讲述的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所讲的道理深刻。教学时不但 要让学生弄懂课文内容,还要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由“千人

7、糕”名字的来历讲起,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做成千人糕, 需要许许多多的人来共同完成,缺少哪个环节,千人糕都到不了我们的口中。 3.学生明白了千人糕的来历后,基本已经懂了完成一件事,需要共同合作才行的道理。为了巩 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找一找自己的文具有哪些人参与了劳动,从课本内容迁 移到生活之中,这样,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一起,突出了语文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第二课时: 这篇文章基本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所以,在朗读时,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特别是课文中 感叹句、问句比较多,要让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为以后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7一匹出色的马 第一课时: 1.游戏识字。在教学时

8、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认读生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 例如学习“景”时,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画上美丽的景色,再出示“景”字,这样,加深了学 生对“景”字的印象。 2.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 活体验来讲自己的故事,达到加深课文理解的目的。 第二课时: 1.一匹出色的马讲述的是一家外出游玩时,妹妹感觉很累,爸爸拾一根枝条让她当“马”骑, 她忘记了疲劳,比大家都先到家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需要学生自己 联系实际中快乐战胜疲劳的体验。教学时,可以先理清课文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去欣 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为以

9、后描写景物作好铺垫。 2.理解妹妹忘记疲劳的原因,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同学们生活中的例子,这样就很容 易理解其中的道理了。 8.彩 色 的 梦 第一课时: 彩色的梦是一首诗歌,写得比较含蓄,读起来并不是很容易懂。教学时,教师可以着重分析 诗歌的语言,让学生懂得作者要写的是什么。例如,“有一大把彩色的梦”,彩色的梦怎么会是 一大把呢?读了全诗大家知道了,原来,这是我们手中的笔,可以用笔去勾画美丽的梦想。这样, 学生对这句诗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二课时: 将诗意的语言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照生活经验或体验来理解。例如,“雪松们拉着 手”,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果把拟人的手法这个概念

10、拿出来,老师就要拿出时间来讲解“拟 人”,在教学中,不带出这个概念,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看到的雪松树枝挨着树枝的情景,再想 象“手拉手”的雪松,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加深学生的理解。 9 枫树上的喜鹊 第一课时: 1.把学生代入角色体验。不断体验角色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 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2.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放手让 学生自主读书,在 “放” 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第二课时: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每个孩子都

11、是 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 课堂上,多让学 生发挥想象,并给机会让学生创编并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文中尽情地遨 游,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种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就是要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 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角色,体验自然,体验生活。 10沙滩上的童话 第一课时: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独立解决生字问题,如采取同桌互读的方式来检查 自读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能有效提高认

12、读质量。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试着让学生说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 。学生可能回答 出几种答案:孩子们在沙滩上建造城堡、孩子们变成勇士救公主等。教师可以通过适时板书 和语言上的指导,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1.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小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极富童真童趣, 深受学生的喜欢。怎样积极地引导学生会玩,又让学生玩有所得,在玩中学知识,是老师最关注 的话题,学本课不光能正确引导同学们玩游戏,还能让学生们感受事物的美好与激发想象力。 2.因为文中描写的是几个孩子一起游戏,为了便于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从最 初的小组检查读文

13、,到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到组内分角色说话练习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这样 的形式有助于提高效率,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角色,也有助于理解句意。在组内开展自编童话 这个环节,小组内孩子们齐心协力共同编织一个童话,在编童话的过程中,大家也是你一句,我 一句,课堂气氛较好。 11我是一只小虫子 第一课时: 教师要跳出文章找虫子,又要联系课文知虫子,如教学时,教师可以紧紧抓住小虫子的叙述来 找小虫子的特点和习性。 “蹦蹦跳跳” 既是虫子行走蹦跳的特点,又是它高兴时的样子;“会蹦 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原来这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这显示出了小虫子 的小。 这小虫子不喜欢鸟,是因为它的天敌就是鸟;它

14、怕被屎壳郎撞伤,怕被螳螂吃掉,怕天牛对 自己的脾气不好,这些叙述中,既说明了小虫子自身弱小的特点,也说明了其它几种昆虫的特 点,这就增加了文章的容量,读起来就更有趣。 第二课时: 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平时的经验积累,再通过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多了解昆虫 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可以眼中有虫,心里有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这部名著里,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昆虫 的有趣故事,阅读这本书后,学生读起本文来,就变得容易多了。 12 寓言二则 揠 苗 助 长: 初读课文。 教师在导入课文之后,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感知文本,使

15、阅读不再盲目,提高 了阅读的质量。 自读课文。如果说初读课文是为了感知故事梗概,那么自读就是对阅读的更进一步了。在学 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 培养。 亡羊补牢: 教师可以利用做游戏这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完成对生字词的把握。 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 境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使学习变得开心、快乐。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由此及彼,深入思考。教师可以用具体的问题,创设出相应的情境,让学 生在想象中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中心意思,从而获得体验,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13 画杨桃 1.课文抽象,学生对词语理解不清,需要借助下节课才能解决。 2.通

16、过学习课文,同学对词语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对“父亲”和“老师”的话有了 深刻的认识,明白了以后在学习中、生活中要正确对待问题。 3.本节通过思考、 练习, 加深学生对课文深刻句子的理解, 再通过小练笔悟出自己的道理。 14小 马 过 河 第一课时: 1.用图片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先出示一张“小马过河”的卡通图片,让学生评论。教师相机导入相关问题, 如问“你们知道这匹小马要干什么去吗?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在学生们的好奇与期 待中引导他们打开课本,进入本课的学习。 2.发挥自主性,解决生字词。 生字词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解 决生字词,并对生字词的书写加以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第二课时: 1.充分阅读,分段解析,获得感悟。 获得感悟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同时通过老师 的范读,给学生的朗读做一个榜样。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教师也可以把课 文分成几个部分,引导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