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感悟-(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2319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感悟-(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感悟-(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感悟-(最新版-已修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教学感悟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 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 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 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 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 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 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 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

2、有 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 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 保证 ; 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 ; 能促使课堂多向、 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 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 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 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 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

3、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 。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 开了“学” ,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 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 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 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 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 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

4、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 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 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第四、 “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 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 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应着眼于学生的发 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 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 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 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

5、学教学的有效性。 对待学生要多一些表扬 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 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 ,从而使学生的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 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 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自爱是快乐之源! 1.了解学生,善待学生 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 学科没意思, 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 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 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我们就要多一些好的方法。 让学生“想学”

6、 、 “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 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 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 责骂。 ”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 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 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 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 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 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 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 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

7、可能从此他就会远 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 3.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 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激励的作 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 。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 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 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 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 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 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 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 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 十全十美的人,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5.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对待学生不是一味地、简单地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 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学生乐于接受 的“提醒式” ,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只有多表扬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 尽的创新思维。多一些表扬,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自 然而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与被教育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