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22675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最新版-已修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复习与提高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加法和减法 (1) 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与除法 (1)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分数 1、 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 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第二章大数的认识第二章大数的认识 1、认识数级、数

2、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亿级万级个级 数 位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 数 单 位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亿级,再读万级万级,最后读个级个级。(即从高位读 起) 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

3、 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在级末尾的零不读, 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每级最多读两个每级最多读两个 0。中间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 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 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 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3、读写法练习 (1)读数 :230 在万级上与在个级上有什么不同?(万级上表示多少个万,个级上 表示多少个一) (2)我们就来试读这

4、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 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 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 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 写作: 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 0 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 把末尾八个 0 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四舍五入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 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 不够 5 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 只看到千万位

5、。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以及“进一法” ,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平方千米 边长是 1 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1 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 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从克到吨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 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从毫升到升 1000mL=1L 第三章第三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分数的大小比较 1、 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2、 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1)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

6、多,每一份就越小。 (2)分子为 1 的分数,分母越大的分数就越小。 (3)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分数的加减计算 1、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小探究:分数墙 1、 利用“分数墙”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计算进行整理,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 比较和分数加减计算的统一模型 2、 对相等的分数进行进一步探究。 第四章第四章 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的四则运算 工作效率 知识点: 1、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之间的关系是: (1)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2)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 工作时间=工作量

7、工作效率 2、 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树状算图分析问题,这样能更快地发现问题的解法。 典型例题: 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 1、 认识树状算图,初步体会树状算图的作用。 (树状算图、线段图、流程图可以辅助我 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 2、 结合树状算图表达和理解思考的过程,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 从条件出发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含有三个量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例 1: 交流反馈: 三步计算式题 1、 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 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2、 能用

8、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3、 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例题:用纸牌算“24” 。 将(1)用文字描述是:“先算 2 乘 6 的积,再算 3 加上 12 的和,最后算 15 加 9 的和。 ” 进一步概括为:“3 加上 2 乘 6 的积,再加上 9 的和。 ” (3) 将三步算式题转化为综合算式:3+26+9 正推 正推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借助滚动的数球,通过计算通道来反映数球上数的变化, 最后从计算盒中输出结果,为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做准备。 逆推 逆推也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课本上通过计算通道来反映数球上数的变化,最后从计 算盒中输出结果。与正推正好相反, “逆推”已知的是数球进

9、入计算通道后输出的数,要 求的是数球进入计算通道前输入的数。 逆推的思想方法不仅后面进一步学习文字计算题、 解决三步计算应用题做了铺垫,为以后学习解方程进行了孕伏。 文字计算题 区分“除” 、 “去除” 、 “除以” 、 “被除” , “乘” 、 “乘以” 。 A 除 B (BA) A 去除 B(BA) A 除以 B(AB) A 被 B 除(AB) A 乘 B(BA) A 乘以 B(AB) 运算定律 清楚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以及字母 表示公式。 第五章第五章 几何小实践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 线段、射线、直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

10、作 :直线 AB 或直线 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 AB 或线段 BA。 射线 : 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 有一个端点。读作 : 射线 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 1、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 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2、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 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 4 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角 1

1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 :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 (像一条直线) ,平角等于 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 ,周角等于 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小于 90 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 90 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 90 度小于 180 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 180 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 180 度小于 270 度叫做优角(此为补 充内容) ;等于 360 度的角叫做周角。 4、动手画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知识点: 1、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 360 份,把其中的

12、1 份所对的角叫做 1 度,记作 1,通常用 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 认识量角器。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 一份表示 1 度。 量角器上有中心点、 0 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 刻度线与 角的一边重合。 “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4、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 右看内刻度线。 画角知识点: 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 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 度点一个点(一看,注意内外圈刻度),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30 度、60 度、90 度、45 度、75 度、105 度、135 度、120 度和 150 度用三角板比较 方便。另外 15 度和 165 度也可以用三角板画出。 (注意:这 11 个能用三角板画出的角度都是 15 的倍数。 ) 补充知识点 : 因为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 所以在画角连线时, 不能两点相连, 而要冲过一点或不连到那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