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1551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44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 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 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 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 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 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

2、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 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 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 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 : 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 “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如华人文 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

3、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 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 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 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 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 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4、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 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 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2 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 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关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在 什么区位发生,为什么) 、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

5、环境的关系(自 然、社会文化、经济环境)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是在经济地理学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学是 一门产生较晚的学科,它是借助地理学的一些方法论来研究经济问题。 区域经济学不是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也不是区域经济学,但两者是在日 益靠拢,日趋溶合,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本身,都很难分清楚。 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 概念和理论来源;区域概念;地理学基础。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 理论相互借鉴;区域的限定;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区域经济学的两个来源 区域经济学的地理学来源 通过地理学树立区域的概念 自从有了区域的概念,才有在此之上的与区域有

6、关的各类学科。所以, 我们应当把区域概念的建立作为区域经济学产生的起点。 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地理学认为,人类和自然都应属于区域的特征,但在某些地区,例如城 市地区,人类的作用可能明显些,在另一些地区,例如极地、高原、海洋等, 自然的作用可能更明显。把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结 合起来,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 生产要素包含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自然资源的位置确定之后, 或者不能被移动, 如土地、

7、 森林、 矿山、 草原等, 或者很难移动, 如水资源等。 社会经济资源当中最主要是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他们的流动虽然是正常 的,但必须付出相应的流动成本。所以,任何一个地区都具有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区域经济的必要。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 由于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不可能将生产要素进行彻底的分割,并 将其均衡地分布在所有的地区。必须考虑到规模经济和聚集的要求,在条件 好的地方,集中布局各类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又带来人口的增加,从而形成 城市,成为地区的经济中心。 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 所谓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是指由于距

8、离因素的影响,产品 与服务的移动,必须支付相应的运输成本,否则就不可能流动。而为了减少 距离成本,产品与服务生产的地方化就十分必要。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 应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区域经济学 应根据研究的主要问题来界定 应把区域经济研究分为区内和区际两个层次 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部分:区域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区域问题。 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要对在现实的 区域经济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区域问题的

9、研究 要为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方法和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禀赋问题、增长极问题、发展差距问题、区域贸易问 题、梯度转移问题。 区域经济关系研究。区域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区域内部的各组成 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是区域之间的关系。包括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现代区域经济学产生: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区域经济 学的创始人之一是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教授。 把成本最小化和利 润最大化的区位决策引入到一般化的经济学当中, 探讨在平衡状态下空间 经济的一般形态,并进而探讨空间经济的相互依存问题。 艾萨德对区域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在

10、于他将纯理论的推导带入到对 空间上的区域的各发展阶段的经济分布及其空间结构的研究,并设计出区域 分析和应用的模型。这些模型为区域经济学进入主流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目前,区域经济学形成了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 理学派。 1、 新经济地理学派 以克鲁格曼、Macha Fujita 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 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 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 济学的殿堂。正是从这点出发,其分析区域问题的模型框架,基本上是经济 学的,其理论的基石建立在三个命题之上: 1)收益递增。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本 的下

11、降。各国或区域间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集中是规模 经济的反映,地理上的集中形成大型的聚集地区,其规模优势远远大于某 一个部门或产业的集中优势,从而为地区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了前提。 (2)不完全竞争模型。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当某个地区的制造业发 展起来之后,形成工业地区,而另一个地区则仍处于农业地区,两者的角 色将被固定下来, 各自的优势被 “锁定” , 从而形成中心区与外围区的关系。 (1)收益递增。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 本的下降。各国或区域间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集中是规 模经济的反映,地理上的集中形成大型的聚集地区,其规模优势远远大于 某

12、一个部门或产业的集中优势,从而为地区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了前提。 (2)不完全竞争模型。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当某个地区的制造业发 展起来之后,形成工业地区,而另一个地区则仍处于农业地区,两者的角 色将被固定下来, 各自的优势被 “锁定” , 从而形成中心区与外围区的关系。 4 (3)运输成本。以保罗萨缪尔森引入的“冰山”理论的运输成本计算 方法为依据,即任何制成品的价值在运输途中都将有一部分丢失。 由这三个基石,设计出区域经济的“中心外围模型” 。 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区域经济学有五大传统,并依照这五个方面向前发展 : 第一,区位理论。克鲁格曼认为,它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韦伯的工业 区位论,

13、它分析的是厂商的区位决策问题。另一部分是中心地理论,由克里 斯塔勒和廖什提出,这个理论分析了制造业和市场营销中心的定位和作用, 并认为中心地方论应当是层级的。克鲁格曼认为,“中心地方理论”及其模 型化是区域经济学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第二,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地理学中,人们借助于物理学的公式,来描述 城市地理现象。 第三,积累因果关系。缪尔达尔、赫希曼等人提出来的一种发展经济学理 论。克鲁格曼认为,超发展理论的思想在区位问题中的应用比在发展经济 学中更合适。 第四,外部经济。聚集优势聚集。外部经济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很大, 但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它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第五,地

14、租和土地利用。杜能环模型只揭示了从中心到外围的扩散效应,而 没有揭示同时存在从外围到中心的聚集效应,这方面也应是区域经济学要研 究的重点方向 2、新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或者是“区域政策”学派,其研究的中心是将制度要素引入 到区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 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所以,新制度学派的中心是研究区域政策问题。 区域政策的主要特征是积极的区域倾斜和集中化,因而区域政策的内容包括 : (1)通过政府的干预而导致生产的空间转移。政府可以选定可支持的部门, 并由这些部门的分布来影响空间结构,从而提高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改善贸 易平衡,发展自身的 R&D 等

15、。 (2)产业和部门规划是区域政策的第二个部分。国家通过制定援助规划,促 进某些产业和部门的发展,或是延缓其衰退的过程。 (3)缩小区域差距是区域政策的第三部分内容,也是最直接的内容。国家通 过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等,实现转移支付,帮助落后区域的发展,缩小 地区差距,或者抑制地区差距的扩大。 3、区域管理学派 区域管理是区域经济溶入管理学的内容后形成的新的学派,对于区域经济学 从理论到应用,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 区域管理起源于人们对上世纪 5060 年代区域发展和区域问题的认识,由于 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对立,人口大量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而发达地 区的产业部门却很难向落后地区转移,产业结

16、构升级受到阻碍,要解决这一 问题,人们认识到,仅有政策和规划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管理学的方式, 把区域作为对象进行管理。如日本的国土开发、美国的区域再开发等,都是 著名的范例。 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管理。面对的主要是宏观经济问题,面临的两大挑战是 : 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 5 第二,区域人口管理。它是区域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适度人口、人力资源 开发、人口和劳动力迁移。 第三,区域环境管理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未来的总的趋势是:追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 趋向,总结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验,提出解决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新 理念,形成区域经济学的新理论。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区域经济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其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