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0341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最新版-已修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 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 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来表示。单位:mol/(Lmin)或 mol/(Ls) 2.计算公式 v =c /t 注意:一般来说,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浓度等外界条件 在不断改变,因此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速率也 在不断变化。我们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速率值是指 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在中学阶段只研究平均速率。 一般不用固体物质或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因为固体 物质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定值。 3.特点 (1) .同一反应同一段时间内用不

2、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 值可能不同,但意义一样. (2)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比值等于各物质化 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反应 mA+nB=pC+qD 的 v (A) v (B) v (C) v (D) =mnpq (3)比较反应速率快慢一般要以同一物质的速率值作为标准来比 较 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来测定的。 包括能够直接观察的 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也包括必须依靠仪 器来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 力等。 在溶液中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 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的速率。

3、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的因素 一.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的因素 1.概念: (1) 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2) 活化分子: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3) 活化能: 活化分子多出的那部分能量 注意: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而活化分子间的碰 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 的充要条件。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 指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外因是指外界条件如浓度压强温 度催化剂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的决定因素是内因。 二.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1.浓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增大反

4、应物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因为当其它条件一致下, 增加反应物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 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加快,但活化 分子百分数是不变的 。 注意: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不能用其表 示反应速率, 它们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 但固体 颗粒的大小可影响反应速率。 2.压强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 其他条件不变时 (除体积) , 增大压强,即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 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 反之则 减小。 注意 : 压强的改变,本质上是改

5、变气体的浓度,因此,压强 改变,关键看气体浓度有没有改变,v 才可能改变。若体积不 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不变。 因为浓度不变,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 但在体积不变 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 也会增加。 3.温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其它条件相同时,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 速率减慢。 只要升高温度, 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 使一部分原来能量 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 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使得有效 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主要原因) 。当然,由于温 度升高, 使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碰撞次

6、数增多反应也会相应加快(次要原因) 。一般来说,温度每升 高 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 24 倍。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 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使更多的反应物 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了反应物速率.负催化剂则反之。习题中 一般指的是正催化剂。 5.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增大固体表面积(粉碎) ,光照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 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也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习题中构成 原电池也可增大反应的速率。 【注意】改变外界条件时,若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一 定

7、增大,增大的倍数可能不同,但不可能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 应速率减小。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 可逆过程: 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的溶解过程和溶液 中的溶质分子回到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 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不 变。我们把这类过程称作可逆过程。 2. 可逆过程的表述 表述这类过程时,约定采用” ”来代替反应中原来用 的”=”,把从左到右的过程称作正反应; 从右到左的过程称作 逆反应。 3.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 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

8、: 两同:即相同条件、正反应逆反应同时进行 符号”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生成物 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 反应体系中有 SO2、 O2 、SO3。 223 2SO +O2SO 二.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 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 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的状态。 . 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 v正=v逆 0 等:v正v逆 定 : 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 是相等) ; 变 : 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 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注意】化学平

9、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外界条件不变,可逆反应 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 还是从逆反应开始, 都可建立同一平衡状 态。 . 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 、速率标志:v正v逆0;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 数不再发生变化; 、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 、 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 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 .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举例反应mA(g) nB(g) pC(g) qD(g)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混合物体 系中各

10、成 分的含量 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 molA 同时生成 m molA,即 v正=v逆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B 同时生成 p molC,均指 v正 不一定平衡 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 v逆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 n molB,同时消耗 q molD,均指 v逆 不一定平衡 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压 强 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一定时,只有当 m+np+q 时,Mr 平衡混合气体的 平均分子量 ()Mr一定,

11、但 m+n=p+q 时Mr 不一定平衡 温 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体系温度一定时 平衡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状 态的因素 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 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 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 1.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 注意:a.改变固体的量,平衡不移动. b.改变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 平衡不移动. 2.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注意: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

12、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 。 故对于已达平衡的任意可逆反应,改变温度, 平衡一 定发生移动。 3.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 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a.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体 系内增加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惰性气体等),虽然体系的总压 强增大,但没有改变原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平衡不移动.而 如果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 体系内增加与反应无关的气体, 由于总压强要保持不变,则体积必将增大,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将 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b. 对于某些物质, 压强的变化可能改变其聚集状态,从而 使平衡移动的方向出

13、现相反的变化。 4.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状态,只改变反应速率。 二. 勒沙特列原理 1.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作 化学平衡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 ,平 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包含: (1)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三种; (2)原理的适用对象:只适用于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原理的适用对象:只适用于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 (3)原理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即温原理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即温 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 ,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 况比较复杂; 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 ,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 况比较复杂; (4)平衡移动的结果 : 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平衡移动 : 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 过程。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 条件改变后, 可能发生平衡移动。 即总结如下: 【注意】不要把 v正 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 有 v正 v逆 时,才使时,才使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速率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I. 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 v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v正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