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0251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已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已修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新航标教育南通分校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为你打开一扇门为你打开一扇门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 课文用散文诗的语句, 深入浅出的阐述了 文学是什么, 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文学的魅力, 激起青少年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1、题目中“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你”和文中第 2 段的“你”指的是谁?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1、题目中“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你”和文中第 2 段的“你”指的是谁?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你”指的是“青少年读者” 。用“你”好像作者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给人以 亲切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重点段落理解(第 4 段)2、重点段

2、落理解(第 4 段) (1) “形象的诠释”是什么意思?(关键词是“诠释” )(1) “形象的诠释”是什么意思?(关键词是“诠释” ) 用生动的形象来解释、说明 (2)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是因为什么?(2)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是因为什么?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3)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 。这里的“憧憬”和“理想”的前后顺 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从语意角度入手) (3)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 。这里的“憧憬”和“理想”的前后顺 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从语意角度入手) 不能。因为

3、“憧憬”是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理想”则大 多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两者在程度上有区别。 (4)什么是“高智商的野蛮人”?(4)什么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那种具有某一学科的高深的知识,却从不阅读文学作品,因而 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然,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 (5) “很多人的共识”是什么?(5) “很多人的共识”是什么?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重 要的途径。 (6)这段文字是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的?主要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6)这段文字是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的?主要

4、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四层:第 1 句:阐述文学的特征 第 24 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第 58 句 : 阐述文学的功能 第 913 句 : 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7)从表达上看,这段文字属于_议论 性文字。(7)从表达上看,这段文字属于_议论 性文字。在阐述文学与人的关系时,明确表明了作 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大门不是最终目的,其真意在于 : 引导青少年读者做一个有文化 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3、句子赏析3、句子赏析 (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 大有裨益的事情。 (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

5、人生的意义,是一件 大有裨益的事情。 运用排比的修辞,由社会到自我,层层切近,深入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给人类自身带来的 益处。 (2)(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 积累。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 积累。 此句句式整齐,由实到虚, “一种”和“积累”反复运用,充分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人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富有表现力。 北京新航标教育南通分校 繁星繁星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 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作,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

6、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和美的享受。 1、第 3 段是全文的重点,状写“我”在柔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按 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前四句写“仰望” ,第 58 句写“欲睡” , 第 910 句写“沉睡” 。 2、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 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2、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 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 “沉睡着” ,说的是“我”睡的神态 ; 在星星的怀

7、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 ; “觉得” ,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 陶醉,交代了“我” “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 启人遐思。 3、课文末句说“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句中的“那个巨人”指什么?“还在跑” 是什么意思? 3、课文末句说“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句中的“那个巨人”指什么?“还在跑” 是什么意思? “跑”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且表露出作者涌动的激情。 冰心诗四首冰心诗四首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 母亲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私。 纸船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母

8、爱的感恩和回报。 成功的花儿告诉人们成功之花来之不易,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更要 了解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只有付出艰苦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嫩绿的芽儿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 提高、发展自己,甘愿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全诗讴歌了青春的健美和活力,赞美 了充实有意义的人生,促人奋进,催人向上,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富有积极意义。 1、 冰心 纸船这两首诗都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 感情有没有区别? 1、 冰心 纸船这两首诗都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 感情有没有区别?

9、有区别。 母亲一诗主要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者则是步入青年以 后对母爱的怀念与依恋。在感情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和无私,而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2、 纸船这首诗中谈到“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 “我”希望它到什么 地方去?为什么? 2、 纸船这首诗中谈到“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 “我”希望它到什么 地方去?为什么? “我” 希望它能流到母亲的身边, 然而这又不太可能, 所以诗中说是流到了母亲的梦里。 这样不但符合情理,而且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3、 成功的

10、花中作者用明艳的花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成功的花中作者用明艳的花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用“明艳的花”比喻人们事业成功和荣誉的夺目。这样写,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全 然不同于空洞乏味的说教,将人生哲理用艺术形式来表现,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从而使人 领悟到奋斗者和牺牲者的伟大。 北京新航标教育南通分校 4、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4、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

11、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 5、这三节诗“芽儿” “花儿” “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 5、这三节诗“芽儿” “花儿” “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 不能。这三节诗之间从内容看是递进关系, “芽儿” “花儿” “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 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诺曼底”号遇难记“诺曼底”号遇难记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写 “诺曼底” 号船长哈尔威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 勇于决断, 沉着指挥, 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心灵受到强烈

12、的震 撼。 1、哈尔威是怎么样一个船长?1、哈尔威是怎么样一个船长? 哈尔威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船长,技术高超,办事谨慎,善于调查,用于决断 ; 沉着指挥, 细致周到;一心为人,无私忘我,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 2、2、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冒”字说明发生得很突然。这句话是说当时天气很黑,海上弥漫着夜雾, “玛丽”号 的出现就像是一个幽魂,又像是一座山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 3、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这说明他不可能不知道船上一共有 61 个人, “他把 自己给忘了”

13、 ,怎样理解? 3、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这说明他不可能不知道船上一共有 61 个人, “他把 自己给忘了” ,怎样理解? 他已经为自己作好了打算,与“诺曼底”号共存亡。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 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掉自己。 4、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4、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船长在关键时刻的言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夸张的写法,具体、形象、生动、深刻) 5、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 叫着,哭泣着,

14、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5、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 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这句话写的是“诺曼底”号遇难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纷纷逃生的混乱场面。人 们都害怕到了极点,尖叫着,哭泣着。这与下文的哈尔威船长镇定救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更突出了哈尔威船长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 6、最后一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海里”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6、最后一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海里”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比喻的写法。 “屹立”“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雕像” ,歌颂船长形象 的高大,品德的高尚。用动词“凝视”聚集、集中全部

15、注意力看。在这里表达出人们对 船长的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课文中的句子形象、生动、含义深刻,引人深思。虽然哈尔威 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人深渊,但是他那高大的形象,高尚的品格,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与怀 念。 7、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作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什么表达方式?怎样理解?7、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作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什么表达方式?怎样理解? 这是文章结尾的议论,点明并深化主题。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 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 ,在 北京新航标教育南通分校 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

16、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 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哈尔威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 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 用他的生命告诉我们,活着固然重要,可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更重要。 8、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8、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是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 机智果断、 舍已为人的精神. 这个伟大的灵魂会指引我们在座 的每一位同学用我们的正直与善良、真诚与无私在人生的舞台上也写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往事依依往事依依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 者热爱自然、热爱的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 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1、作者主要写了对那几件往事的回忆?1、作者主要写了对那几件往事的回忆? 作者主要追忆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 、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事件。 2、作者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