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4800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州市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定州市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定州市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定州市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定州市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州市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州市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河北省定州市 2015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第 一 部 分(15 题 20 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7 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鸟向檐上飞, 。 (吴均山中杂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写出一个描写“黄河”的完整诗句。, 。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一句。着重号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菜畦 云鬓 锲而不舍 花圃 磐石 热情澎湃 镐头 o 彷徨 一拍即 合 踌躇 讪笑 慷慨淋漓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

2、 奇岖 家渝户晓 宰割 迥呼不同 鉴赏 锋芒必露 深邃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4下列句子排列顺 序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到了 16 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16 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16 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是 16 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A B C D54 月 23 日,是世界阅读日,为此你所在班级开展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系列活动,请作为本班班长的你写出在本次阅读活动课上的开场词。 (4

3、 分) 第 二 部 分(620 题 50 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部分得 分评卷人得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一、赏读下 面诗歌节选,回答 67 题。(6 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 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作用是什么?(3 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3 分)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 811 题。 (14 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

4、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 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伤仲永 )【乙】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 (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出自李贺作诗 )

5、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4 分)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 9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0 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 “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 分)11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 ,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215 题。(14 分)请坐,父亲魏百平走在去王木匠家的小路上,我心里惴惴地想:眼看学校就要放假了,不知这活儿做完没有,做成什么样子?其实活儿很小,只是一把坐具,不过要费些脑筋罢

6、了。我当时曾就这活儿向王木匠提了两点要求:一是坐起来要硬实;二是要符合我 父亲的坐姿。当我解释第二点要求时,王木匠不禁失态地朗声大笑起来。 我的父亲已经是五十开外的人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我的偶像。他十八岁起就走南闯北,尝过百家饭,行过千里路。因为干的都是力气活,所以中年以后体质就变得很坏:手分评卷人得 分评卷人得 分评卷人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臂上血管突兀,屈背佝腰,形象猥琐;身上也生出许多怪癖,其中之一就是喜欢蹲不喜欢坐,说蹲着舒服。每次让他坐,尤其是坐软座,他就会表现出极不舒服的表情和举止,那样子如坐针毡:身体、手脚在椅圈里不停地晃动,身体一会儿

7、前仆后折,一会儿左拧右扭,最后便磨蹭到椅沿上,再最后干脆滑下椅子,一蹲了事。每一次让他坐椅子,他总是撂出一句话:爸爱蹲。父亲这一怪癖遭到母 亲和我 的一致反对,慢慢得也似乎成了家里一件引以为耻的丑事。每次家里来了客人,不管我们怎么反对,父亲总是视而不见,照蹲不误。不知客人在这种场合下有何心态,反正我总是感觉又可笑又可气:一个正襟危坐,气度非凡;一个猥琐低就,穷酸可怜。客人一走,母亲和我便会苦口婆心地劝诫父亲,但他总是置若罔闻,逼急了还会大发脾气,结果总是闹个不欢而散。这样久了,母亲和我索性对此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了。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这在我们那一带可算是件光宗耀祖、改换门庭的大喜事了。父亲愁苦的

8、脸上也挂满了笑容,话也多起来了,人也活泛了。一天下午,有几个高中同学前来向我贺喜,几年的酸甜苦辣 免不了又要生发出许多感慨。正说的当儿,父亲走了进来。一见父亲,几位同学都站起来问好。 “大家坐,大家坐。 ”在父亲招呼同学的时候,我生怕他又做出不雅的动作 贻笑同学,便赶紧顺手抓起一把椅子,并有意环顾了一下四周,塞 给父亲:“爸,你坐。”我看见父亲在那一刻愣了 愣神儿 ,随即用手接住椅子,平生第一次若无其事地坐了下去。送走同学后,夜已经很深了,父母卧室的灯依然亮着,父亲和母亲还在说话。我悄悄回到我隔壁的房子躺了下来,耳边隐隐约约听到隔壁父亲发出 几声“嗯嗯”的应答声和“嘿嘿”的笑声。 以后的日子,

9、父亲的怪癖突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家里依然舒坦地蹲着,在外人面前却总是尽力坐着,尽管很不安很别扭。每次看到父亲坐在椅子上受折磨,我就很愧疚。为了我一丁点儿面子,父亲唯一享受的权利也让我剥夺了。 大三那年冬季,父亲来校看我,顺便给我送来了棉衣。那几天我陪父亲到市区各处看了看,他似乎很高兴。在他临走时,我送他到车站,一路上我总想对他说句安慰的 话,但始终没有说出口,一直到临上车,我终于把憋了一路的话冲了出来:“爸,你以后想蹲就蹲,不要难为自己了。 ”父亲勉强笑了一下:“爸坐惯了,你回吧。 ”一边说着,一边急忙背过身上了车。我发现,父亲的背似乎比以前更弯了。回到学校后,刚进宿舍门,几位舍友便嬉笑着问我

10、:“你爸怎么了,在椅子上七扭八歪,不三不四的!” “那是爱!”我怒视着几位面面相觑的舍友,感觉眼眶热热的。 临近暑假了,我寻思着送一件孝敬父亲的礼物,思前想后,仍然头脑空空,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嗜好。我认识一位木匠,是个老把式,对,送父亲一把特制的座椅,情急之中我不由得冒出这个念头。离王木匠家越来越近了,我心里越发焦急:不知这活儿做完没有,做成什么样子。 ”对待父亲坐姿的态度发生的变化。( 2 分)反对、引以为耻 ( ) 他丢丑 ) 他椅子 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有何表达作用?( 4 分)画线句中加着重号的短语,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态?( 4分) 说 文题“请坐,父亲”有哪几层意

11、思?( 4 分)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 题。 (4 分)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 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的童年 ,纵观全书,文中的“他” (外祖父)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我”这次被他无情毒打至昏死是因为 (事件) ;但茫茫黑暗中也有给了“我”力量和支持的人,如在“我”挨打时用自己的胳膊帮“我”挡着树条子的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720 题。 (12 分)最美人瑞 这样走来柳鸣九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

12、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裘皮大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

13、妆,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 ,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 “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