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解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47946 上传时间:2017-06-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1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解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是水源地环境监管有待加强。部分地方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划分不科学、管理不严格、批复工作进度缓慢; 部分地方执法能力欠缺、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执法难的 问题较为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 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地方环境监测能力薄弱,难以满足饮 用水水源环境管理的需求;部分地方环境管理队伍人员不 足、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此外,饮用水安全保障法规政策及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工作也亟待全面加强 人民群众强烈呼唤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 近几年发生的沱江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湘江镉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秦皇岛洋河水库水华、云南 富宁县危险化学品翻车污染事故、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故 等重大

2、突发环境事件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据统计,2005-2008年,全国大约6的城镇集中式饮用 水源均发生过重大事故或两次以上的一般事故,有些地方 甚至连续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仅2008年一年中,环境保 护部直接调度处理的135起事件中,就有46起涉及饮用水 源环境安全。全国尚有近1 1的水源仍未制定相应的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每年“”期间都有众多建议和提 案,强烈要求国家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环境保护部在全面调查评估全国655个设市城市及县 级政府所在地城镇400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环境 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规 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

3、分步实施,创新机制、加强监 管,明确职责,强化考核”的水源环境保护原则,组织开 展了规划的编制与报批工作。 规划的主要内容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要求,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确保 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满足城市饮用水安全需求,保 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 力支撑,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综合治 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创新机制,加强监管。明确职 责,强化考核。 规划目标与任务 规划提出了“2020年,全面改善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环境质量状况。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状况得

4、到全 面控制,水质得到有效保障;提升水源应急监测及应急供 水能力,建立比较完善的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技术及方法 体系;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水源水质安全 P g n_ 的需求”的总体目标。 规划以解决水质不达标及重污染水源地的环境问 题为重点,明确了八项建设任务:一是在水源地一级保护 区周围建设隔离防护设施,主要包括采用围栏或围网进行 保护的物理隔离和选择适宜树木种类建设防护林的生物隔 离两种形式;二是一级保护区内综合整治,主要针对直接 影响水质的污染源,采用清拆、关闭、搬迁等措施解决一 级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三是二级保护区内污染源整治, 主要针对二级保护区内的点源污染,包括排污口

5、关闭、迁 出和企业搬迁等措施;四是二级保护区内非点源整治,主 要针对保护区内的农业、生活、畜禽(水产)养殖及水上 运输等非点源污染,包括控制用量、废物资源化、垃圾集 中收集转运、取缔养殖和水上运输等工程和管理措施;五 是水源生态修复与建设,包括在湖库周边建设生态屏障、 改善湖库周边滩地和湿地,在湖库内布设生态浮床、放置 生物净化装置、除藻曝气装置等;六是构建科学、合理的 水源地监测体系,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督 管理水平;七是建成覆盖全国的饮用水水源信息管理系 统,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信息管理能力,为饮用水安全保障 工作提供支持;八是提高饮用水水源地预警能力和突发事 件应急能力,防止饮用

6、水源污染,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规划投资与保障措施 规划测算投资需求达580多亿元。保证措施包括6 个方面。 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要求明确各级政府的 职责,进一步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国家监察, 地方负责”的责任制度。规划的主要实施者是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地方政府应根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本辖区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将规划的具体 目标和措施纳入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有关 部门落实。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 通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建立评估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负责安排本辖区基本建设 投资项目,切实抓好城市饮

7、用水水源地开发、环境保护及 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等环节的工作,确保城市饮用水水源 环境和水质安全。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建立高效 的协调机制。发展改革、财政、水利、住房城乡建设、环 保、卫生、农业、国土、科技、法制和宣传教育部门要按 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加强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 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强化监督检查、明确评估考核一是要求建立检查和 上报机制。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规划落实情 诧拇妇9 -P g n 况定期开展检查,加强对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污染防治 项目完成情况的检查及环境纠纷的处理等。地

8、方各级人民 政府要把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向 上一级政府报告。二是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各地方 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协调地方各 部门制定和完善监测方案和监测网络,对规划实施效果开 展监测分析。地表水水源地应开展常规项目的水质自动监 测,环保重点城市应具备水质全分析监测能力。同时加强 水源地监测预警工作,充分利用环境卫星等高科技手段, 及时收集、分析各种环境信息,为规划的有效实施、合理 评估提供支持。三是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分别在2012 年、2018年末对本规划执行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及时了解 规划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提出项目增补建 议,判断、

9、调整和论证规划实施的后续方案。四是建立和 完善考核机制。各部门、各地方应根据规划内容和目标制 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年度任务和检查要求,签订目标 责任书,将规划相关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 核的内容进行年度考核。 完善法规标准、加强执法管理 要求建立和完善饮 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地方配套法律法规体 系建设,尽快研究制定“饮用水安全保障条例”,使饮用 水水源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方面,统筹协调 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关系,通过现行法律法规的修 订,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 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另一方面,加快制定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管理、饮用水水源

10、地事故应急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监 测信息发布和管理、污染责任追究与补偿等方面的规章。 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规 范。协调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 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合理确定饮用水水 源地水质标准;加快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 及评价技术规范等。 严格执行水污染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及环境影响评 价等制度,严格产业准入;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 护的相关法律规定,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禁 止或控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严格查处各类违法排污和破 坏行为,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提高水源地执法和监督管理

11、 水平。 重视科学研究、增强技术支撑针对目前饮用水水源 环境管理及保护相关研究滞后于水源保护的需求的现状, 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科技进步对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改 善的支撑作用,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强化科学、高效的 管理。 围绕水源地规划与管理、水质保护与生态修复、水 10纥棵括 质净化处理、水生态监测监控、事故预警等饮用水水源地 保护的现实需求,结合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的实施及已有工作基础,。针对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 地开展一批科技项目研究,为水源地保护的科学决策提供 支持。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生态)标准体系 研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生态)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饮用水水

12、源地综合管理技术及经济政策研究;饮用水水源 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控制技 术研究;水源地特征污染物(如致癌有机物)危害及其迁 移转化机理研究、特征污染物(如藻毒素、消毒副产物) 净化处理技术研究;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标准化研究,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预警与应急关键等技术研 究,选择典型地区进行技术示范并逐步在全国推广。 保障资金投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创新融资机制。督促、引导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市场及 中央补助等多方面加大水源保护投入,保障饮用水水源 规划项目建设资金,优先对保护区划分后、因保护水源而 实施清拆关闭的项目给予投资政策倾斜。具体包括:一

13、是 建立政府环保投资增长机制。各级政府应将政府环保投资 (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投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环保资金纳入 同级财政预算,以保障地方环保投资的资金来源,并逐步 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二是改革现有的环境收费制度、探 索生态补偿机制。改革排污收费制度,保证财政资金有效 使用,避免环保资金使用浪费和挪用;完善科学的水价形 成制度、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探索建立水源保护生态 补偿机制。三是探索制定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各种 激励手段,扶持水源环保事业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对生态农业建设、畜禽养殖 污染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

14、环保项目和相关产业,积极通 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手段,促进其发展。 加强舆论监督、鼓励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 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饮 用水水源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公众对饮用水水源地 监督管理的参与意识。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 定期向社会公布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状况,搭建公众参与 和监督水源保护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大力宣传和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使公众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增强水资源保护和忧患意识, 减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的环境压力。 组织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科技咨询活动,让活动进入 社区,使公众掌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科学知识;组织开 展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公众的主观能动性;推动饮用水 水源地保护工作转变为社会参与、共同监督、合力开展的 全民行动。0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