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整理版本 .

上传人:Si****n 文档编号:14477809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整理版本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图版地理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整理版本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图版地理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整理版本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整理版本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2、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北逆南顺)3、 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4、 自转的地理现象:同一地区产生昼夜更替;不同地点产生时间差异。(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早)5.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叫地球的公转。6.方向:自西向东。 7.周期:1年。8.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9.公转的地理意义:同一地区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地区产生五带的划分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

2、象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 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组成。海洋面积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无论是什么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其中北极中心为北冰洋,南极中心为南极洲。一、 七大洲1.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

3、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七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记忆口诀:乌乌里大黑土)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二、 四大洋1、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其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呈“S”形分布的是大西洋;跨经度最广、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的是北冰洋;被亚洲、欧洲

4、和北美洲三大洲包围的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1.3 海陆变迁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2.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魏格纳(1912年)他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各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称为泛大陆,其周围是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几块,每一块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漂移,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而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3.在研究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将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

5、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是太平洋板块。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5.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日本多地震主要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处。四川地区多地震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挤压;红海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由

6、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扩张(张裂)第二章 世界气候2.1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一天中的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之前。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3.世界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_。(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_)(2)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3)洋流因素:暖流经过气温较高,寒流经过气温较低(4)地形因素: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4.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南半球大,等温线更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

7、地,等温线更平直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2)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位置)(3)暖流经过降水多,寒流经过降水少。 (洋流因素)(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5)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部少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东部多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2.2 世界的气候类型一、主要气候类型比较:结合课本P44世界气候类型图,答案以课本为准名 称分布规律气候特征自然景观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

8、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到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欧大陆东南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高温少雨)热带沙漠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冬温夏凉,全年降水均匀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夏热冬寒,全年干燥少雨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针叶林寒带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9、长冬无夏,终年严寒寒带苔原寒带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终年酷寒,冰雪覆盖寒带冰原高原、高山气候中、低纬度海拔较高的某些高原、高山地区垂直变化非常明显二、气候类型的如何进行判断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各月平均气温 15热带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0亚热带温带海洋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雨型(3种)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0温带冬雨型地中海气候2.3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显著。2.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决定了这个地区适宜种植哪些作物,养殖何种牲畜。(种类及分布地区)3.气候还影响到农业耕作制度。降水少的地方需要灌溉发展种植业,

10、而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4.气候发生异常会造成洪涝、干旱和寒潮等灾害。需要加强对气候的监测,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5.气候不但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服饰,也影响各地房屋建筑。第三章居民与聚落3.1人种和人口1.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肤色。2.主要按照肤色差异,可将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黄色人种皮肤黄色,眼睛为褐色或黑褐色,头发黑且直,鼻梁不高,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白色人种肤色浅白,眼睛呈碧蓝色、褐色或浅灰色、浅褐色,头发多为金黄色或棕色,且为柔软的波状或直发,鼻梁高,鼻尖突出,嘴唇薄。黑色人种皮肤黝黑,眼睛是黑色,头发黑且多卷曲,鼻宽且鼻梁较矮,嘴唇厚并凸出3

11、.三大人种的分布: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原住居民也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中亚、南亚以及非洲的北部,伴随欧洲的殖民扩张还扩展到美洲和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美洲也有黑色人种分布。4.世界上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的部分地区集中了世界绝大部分人口,寒带和干旱地区则人口稀少。(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密集区)5.世界人口高度集中于地势低平的地区,约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6.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 近海的 平原地区。7.

12、人口稀疏地区:干旱的荒漠地区,严寒的高纬地区、高山地区和潮湿闷热的热带雨林地区。8.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人口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距海近的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在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9.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_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少数极端贫穷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也较慢。10.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爆炸)。1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1)住房拥挤(2)交通堵塞(3)环境污染(4)失业率增加 (5)饥饿

13、贫穷12.人口问题还表现在乡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使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原因(1)就业、生活、教育条件好;(2)医疗设备、交通设施完善。13.人口停止增长甚至负增长会引起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14.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合理的规模3.2语言和宗教1、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和法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主要在中国;2、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南非。3、西班牙语主要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

14、许多国家。4、俄语主要在俄罗斯及与其邻近的几个国家使用。6、阿拉伯语主要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使用。7、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及与其相邻的国家、非洲的西部和中部。8、世界的三大宗教源地产生时间主要分布地区经典著作建筑信奉的神灵基督教 西亚公元1世纪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圣经教堂上帝、耶稣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公元7世纪初亚洲东南部、非洲东部、西亚和北非古兰经清真寺真主阿拉、穆罕默德佛教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各种佛经佛塔、寺庙佛祖、释迦牟尼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中国,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3.3 聚落1.聚落的主要类型是乡村和城市。(能分辨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的差别)2.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3.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4.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继承的宝贵财产,也是旅游名胜的重要基础。第四章 地域发展差异4.1国家和地区1.全世界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90多个独立国家,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