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上传人:Si****n 文档编号:14477790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2)目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3)战略实施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1控制人口规模(1)积极影响: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紧迫任务: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把各个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转变发展模式项目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水资源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考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1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1)(2)题。(1)E、F、G的

3、内容可能分别是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2)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答案(1)D(2)B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2)题,E1、F1、G1应属于并列关系,且分别属于社会、经济、生态

4、三方面,在B选项中,健康与卫生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生产与消费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则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考向立意】结合图示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思维过程】读图,明确考查要求(可持续发展内涵辨析)调动所学知识(可持续发展内容),联系设问要求判断并得出结论。【误区警示】对图示分析不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等基本知识掌握不牢,是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预测展望】结合知识联系图,联系区域生产实践,考查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应用。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2)生态

5、、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外圈箭头表示)。(3)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内圈箭头表示)。(4)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即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而且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方法技巧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图的判读(1)读组成。可持续发展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人的管理调控居于核心地位,是该系统实现恶性循环或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2)理关系。图中三个子系统间的箭

6、头可分为两类:首先是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从生态系统中索取资源,同时又把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再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和技术等、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资金等。(3)拓问题。该图蕴含了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一是当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索取资源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二是人类(经济、社会系统)向环境(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污染。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原则内容要求举例公平性原则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

7、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美国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减少碳排放;污染转移等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过度捕捞;过度抽取地下水;实施“休渔制度”共同性原则全球采取共同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一个地球,一个家园1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

8、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2)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较低的人口素质 D资金严重短缺(3)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经济效益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答案(1)B(2)C(3)D解析第(1)题,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

9、体现了持续性原则。第(2)题,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地区,长期以来,该地区教育水平较低,造成人口素质较低。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第(3)题,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考点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来源:学+科+网Z+X+X+K2(2012四川文综)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示意图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答案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

10、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农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且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故属于混合农业,其生产经营的优点就是混合农业的优点,包括农业生产灵活性大,对市场适应性强;农业良性循环发展,如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提高肥力,相互促进。此外,该农场还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发展草地观光旅游和滑雪运动、建设生态林,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增加了经济收入,充分发挥了自然资源优势。【考向立意】该

11、题用模式图的形式,考查生态农业的意义,意在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考查,重在考查信息处理与阐释探讨问题的能力。【思维过程】读图获取农业布局、生产联系等信息调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分析优点。【误区警示】遗漏图示信息,答题思路狭窄,漏答“旅游与农事经营忙闲搭配、灵活的市场适应性”等。【预测展望】通过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案例分析,考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相应对策;关注现实,取材热点,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新发展,如低碳经济、生态功能区规划等。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1)循环经济(2)循

12、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来源:Z|xx|k.Com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要求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基本保障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拓展延伸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辨析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

13、物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发展与消费模式:实施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3)适度消费:传统经济以刺激和鼓励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不顾及资源与环境后果。适度消费提倡满足基本需求条件下的适度、适量消费,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预测演练2.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回答(1)(2)题。(1)该生态经济

14、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A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C环境、市场、自然资源、环保体系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2)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釆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A B C D答案(1)B(2)D解析根据该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可以依次确定。该生态经济示范区在面向市场的前提下,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达标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图中字母的含义: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