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776067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培训资料-(最新版-修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培训资料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 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 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 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 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 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

2、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已型肝 炎流行等。 院内感染的影响 1、 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 2、 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 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 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三:标准预防 认定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 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

3、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 医院感染有关规定 1、 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离院外出。 2、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 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体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如:手术器具 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 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 4、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无菌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

4、。 5、 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无菌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 6、 凡无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带。 7、 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8、 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 9、 在治疗室、换药室工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已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 标记,并分开放置。 10、注射 、治疗时铺无菌巾 ;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 超过 2 小时后不能使用。各种溶媒要注明开启时间,超过 24 小时不能使用。 11、换药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换药时应先处理清洁创口,再处理污染创口。 12、注射采用一人

5、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含皮试) 。 13、碘酒、酒精瓶保持密封,持物钳、容器每周一、四更换灭菌,并有记录。 14、处理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过的器材,应先 消毒 后 清洗,被 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处 理应“先消毒 后清洗” 。 15、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16、使用中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湿化器、雾化器每日消毒一次。用毕终末 消毒、干燥保存不超过一周。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 17、体温表用后侵泡消毒、冲洗干燥保存。 18、弯盘、治疗碗、药杯、婴儿奶具等用后立即消毒。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

6、持清洁, 定期消毒和终末处理。 19、手术室、供应室、产房、ICU、血透室、治疗室等部门应保持室内整洁,每周大扫 除一次,私人用品不得带入,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并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0、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1、病房应定期通风换气, 必须时进行空气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 如遇污染立即消毒。 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一次,治疗桌(台) 、治疗车(盘)药车每日使用前 后用消毒水抹一次,病房、治疗室、办公室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扫把、抹布、拖把,标 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重危科室:如手术室、产房等每天用空气 消毒机照射 3 次,

7、每台手术或分娩前后均要消毒;治疗、换药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 每次 30 分钟以上。 22、病床用湿式清扫,扫床时刷子应包已消毒的湿毛巾,一床一用一巾,病人床头柜每 日用消毒抹布擦洗,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离院,转科或死亡后,所有用 物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3、病房地面每日湿式清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液拖地。 24、治疗室、办公室、配餐室、病房、厕所拖把专用,标记明显,分开清洗,悬挂晾干。 25、病人住院用品、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便器每周消毒一次,并做好终末消毒。 26、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 体液污染

8、时,及时跟、更换。严禁在病室、走廊内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 27、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8、传染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传染病员应在指定的范围内 活动, 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 到他科诊疗时, 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严格探视陪伴制度, 并指导其遵守隔离要求。 29、传染病员按病种分室收治隔离, 并有醒目的隔离标志。 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 离衣,离开污染区时,需按常规脱去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并洗手。 30、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毕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 31、 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污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及时焚烧。 32

9、. 无菌物品的准备,包布不得少于两层,体积不不得超过 30、30、25,金属包的重量 不得超过 7 千克,敷料包不得超过 5 千克,新棉布先洗再用,反复使用的包布和容器,应经 清洗后再用,灭菌时应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 33. 凡是湿包和有明显水的包不得做为无菌包使用,掉在地上后放在不洁之处均应视为 污染,应放于离地高 2025 厘米,离天花板 50 厘米,离墙 5 厘米的物架上,顺序排放,分 类放置,25 度以下保存 10-14 天。 三.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1、洗手指征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指征: 3.1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时,接

10、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3.2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伤口敷料之后。 3.3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3.4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3.5 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后。 2. 洗手的方法: 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甲、母指、腕部、时间不 少于 10-15 秒,流动水洗净。 四手消毒的指征 4.1 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4.2 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伤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等 重点部门前后; 4.3

11、接触被传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4 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4.5 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五手卫生指征 5.1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5.2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5.3 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5.4 5.4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5. 5 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5.6 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医疗设备)之后。 六、手卫生的注意事项; 6.1 对于部分酒精不能杀灭的病原体,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做为手卫生的方法; 6.2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尽量选用含有护肤成分的速干手消毒液; 6.3 不可用消毒盆浸泡作为医务人员的卫生手消毒方法; 6.4 应加强对护工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教育和监督; 6.5 应对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进入病室探视患者前和结束探视离开患 者时,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进行手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