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变化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4477605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变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考点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 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 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 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

2、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 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以此 作为判断依据, 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 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 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 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3、) 通式: A+B=AB (2)分解反应(分) 通式: AB=A+B (3)置换反应:(换) 通式: AB+C=CB+A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 :AB+CD=AD+CB 【问题探究】 【例 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 B氧气; C生石灰; D活性炭; E二氧化碳; F水; G 醋酸; H熟 石灰(氢氧化钙);I 锌; 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可供急救病人呼吸;(6)是最常用的溶剂; (2)可用于制造炊具;(7)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3)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 8)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4)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9)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 (5)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 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 的。 【例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 发生。 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4 分,共 24 分)。 1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淇淋融化B、干冰汽化C、水结成冰D、钢铁生锈 2“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

5、入期望的产 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纯碱溶液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当发现厨房中的燃气灶漏气时,应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 C冬天用炉火取暖时,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D波尔多液可用铁桶盛放 5某农科所试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改良碱性土壤

6、,调节土壤pH,同时 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A有利于植物的呼吸 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C代替氮肥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6北京在申办2008 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 了使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B用天燃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C提高污水处理率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二、判断正误(对的在后的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2 分,共 14 分)。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反应() 4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

7、的一种粒子,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质量守恒定律只符合部分化学反应。如: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所余下的白色固体质 量比原来的要大, 煤燃烧后所余灰烬比原来的要小,这两者都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6空气可认为是一种溶液,溶剂是 N2,溶质是 O2、CO2、稀有气体和其他杂质等() 7NaH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NaHSO4=Na + + HSO4 ( ) 三、有空来做做( 1、2、3 小题每空1 分, 4、 5 小题每空2 分,共 38 分)。 1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家老俩口身体突然起火化为灰烬。这种奇怪的“人体自焚”现 象虽然至今仍原因不明,但可以肯定“人体自焚”是一种变化。

8、2给你一件物品,通过人体各器官或借助常规仪器,你就可能指出这件物品的物理性 质,你应该从这件物品的、气味、 沸点、硬度、等方面来描述。例如:给你一支粉笔,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性质 吗?至少说点:。 3一般而言, 物质的用途由其决定, 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 和性质,其中后者仅凭感官无法知道,必须通过才能显示出来。 4我们的化学教材中有大量彩图,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潺潺的流水能蒸 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可能变成天空中的白云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铁矿石 冶炼钢铁钢铁可能变成铁锈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 下同)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9、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5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就是运用了冷凝催化 机制。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高炮,将碘化银炮弹发射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利碘化银在 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 冰晶 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实现人工降雨3050 毫米, 大大缓解了灾情。 另查资料知:碘的元素符号为I ,其常见化合价为-1 价,碘单质化学式为I2。 今年

10、春天,我市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5 月 14 日,我市使用了500 发碘化银 炮弹: (1)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3)写出另外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名称:。 (4)请你提出一个解决我市用水危机的预防性方案:。 四、开放性试题( 1 小题 5 分, 2 小题 9 分,共 14 分)。 1学习化学可使你变得聪明,避免走入生活和学习的许多误区。如(1)水银不是银, 是金属汞, 有剧毒;(2)铅笔芯中不含铅,主要是石墨和粘土。这样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试举出一例。 2、寻找“往日之

11、光” 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 人的故事。 “想象有一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 年,比蜗牛 的速度还慢得多。 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 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 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 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 年过程中, 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 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犹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

12、住飞驰的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 幻想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依据。 五、学科间综合题(共 10 分) 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 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 强(下图)是我国的节能标志,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 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请你回答: (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请回答三种):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 ; 。 (3)生产、

13、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请你分别各举一例: 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氢气具有热值高且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课后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钛合金制人造骨 B.盐酸除铁锈 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 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 C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 3. 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 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14、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食 物腐烂D铁钉生锈 4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东方之冠 ” 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 钢制成的。下列 有关 Q460 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强度高B能导电C耐腐蚀D抗震性好 5. 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A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B敞放的固体烧碱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D干燥木材吸水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烟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7.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 C 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 8.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15、() A 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9. 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 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 “泪”是指液态石蜡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10. 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 雨后的彩虹B夜晚的霓虹灯C节日的礼花D彩色的图画 11. 2010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12.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物质的变化

16、。下列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成汁 B. 冰块化成水 C. 木柴劈成快 D. 粮食酿成醋 1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川融化B.酒精挥发C.光合作用D.矿石粉碎 14.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 B. 食物腐败 C. 磨制石器 D.酒精燃烧 1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木材制成桌椅C纸张燃烧D湿衣服晾干 16.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质B.光合作用C.海水晒盐D. 白磷燃烧 17. 看了 2012 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 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 融化 B. 房屋倒塌 C. 火山喷发 D. 山体滑坡 18.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