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河南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解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77228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河南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6河南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6河南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6河南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解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6河南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解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河南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河南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解读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河南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解 读,.近年高考政治命题改革方向,.重大时政热点解读,关照现实生活,凸显学科特征,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学科素养,落实三维目标,强调立德树人,稳定中有创新,力避偏难怪异,设问巧妙新颖,指向明确具体,选项与答案精练,知识与问题交融,答案逻辑性强,凸显事物自身逻辑,选项与答案精练,知识与问题交融,选择题的选项和非选择题的答案语言简练,内涵准确无歧意 选择题的选项和非选择题的答案不是简单地照抄教材原文,而是实现了与材料问题的交融,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用知识解决问题,2014年全国卷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

2、,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量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商品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2014年全国II卷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保护纳税人权益。,答案逻辑性强,凸显事物自身逻辑,知识逻辑 按照

3、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组织答案。 事物自身逻辑 事物自身发展的逻辑。 材料信息顺序 试题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的顺序。 教材知识顺序 按照知识点在教材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如2015年全国卷38题: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 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

4、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分),预算的编制、批准、执行、管理和监督,参考答案: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督;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近年高考政治命题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一点四面”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2015年7月份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5、。,高考命题工作要更加注重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找准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的突破口,细化学科考查方案,探索把学科能力考查与思想道德渗透结合起来的方式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科学命制试题来实现考查考生能力和水平的目的,提升命题质量,实现考试内容改革在新常态下跨越式发展。,一是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改革发展的思路上来,特别是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观、改革观、发展观和方法论,使之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放大镜”和工作的“解剖刀”,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价

6、值观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等关键问题。 二是要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探究其原因,增强现实感和时代感,培养热爱祖国、善于思考的可造之材。 三是各学科的考查要浸润到试题中,不能脱离学科实际,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要通过融汇学科的思想、方法,渗透到试题的方方面面。 四是要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鼓励新方法和新解答。,.重大时政热点解读,选取原则 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百姓利益原则 与百姓密切相关 正

7、能量原则 凸显社会正能量 契合教材原则 能够与教材知识相契合 创新原则 选取创新材料 设计创新问题 提高创新能力,如何把握2016年时政热点 一.以“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思想为统领。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 主线。 三.经济上:1.供给侧结构改革 2.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济新的增长点 4.精准扶贫与“一带一路” 四.文化上:1.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文化创新 3.民族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 五.政治上:1.社

8、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2.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与实现 3.党的建设与领导、政府职责与权力行使 4.人大及人大代表的职权行使 5.我国的国际责任与担当、外交政策 六.资源、环境问题、城市发展问题 七.科学技术创新:1.互联网+ 2.机器人产业 3.重大科技成果,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提出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

9、.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相互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 从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

10、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3. 本质 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

11、飞跃 。 4.意义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从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二、五大发展理念,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

12、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

13、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一)创新发展,教材知识结合点: 新技术劳动生产率价值量企业竞争优势国际竞争优势 制度创新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增加供给创造需求满足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企业竞争力、市场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型,实现持续发展。,政府职能、原则、便民利民政府、决策、依法行政 党性质、领导、执政方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人大、政协职权和职能、人大代

14、表和政协委员履职 综合国力的提升,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创新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遵循发展规律创新中要把高度的创新热情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热情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创新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勇克困难 坚持辩证否定观勇于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勇于改革实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主体作用,创新方向选择上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 推动文化创新坚持正

15、确方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16、。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