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72131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时14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1 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分析及相关结论 1.实验分析,F2相关结果:,2.相关结论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YyRr)的配子种类和比例:4种,YRYryRyr 1111。 (2)F2的基因型:9种。 (3)F2的表现型和比例:4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 双隐9331。 (4)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 特别提醒 重组类型是指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基 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 亲本表现型不同,则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也不同,若将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的亲本类型换成绿圆、黄皱, 则重组性状为黄圆、绿皱,所占比

2、例为5/8。,即时突破 1.紫种皮、厚壳与红种皮、薄壳花生杂交,F1全是紫种皮、 厚壳花生。F1自交,F2中杂合的紫种皮、薄壳花生有3 966 株。由此可知,F2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约为 () A1 322株 B1 983株 C3 966株 D7 932株 解析:亲代中紫种皮、厚壳与红种皮、薄壳花生的基因型 分别是AABB、aabb,F1代中紫种皮、厚壳花生的基因型 是AaBb,则F2中杂合的紫种皮、薄壳花生的基因型为Aabb, 其系数为2;F2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的基因型为aaBB, 其系数为1。由两者的比例关系可计算得F2中纯合的红种皮、 厚壳花生约为3 9661/21 983株。

3、 答案:B,2.(2010诸暨月考)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 的F2基因型结果,表中列出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表格中2代表的基因型出现2次 B.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 3241,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6/16或 10/16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为染色体 解析:依据表格知,1、2、3、4基因型依次为YYRR、YY Rr、YyRr、yyRr。它们在F2中出现的概率依次为1/16、2/ 16、4/16、2/16,故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 概率大小为3241;由F2产生的

4、配子类型可知F1的基因 型为YyRr,但亲本类型不能确定,故重组类型的比例不唯一。 答案:B,考点2 测交验证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测交验证 (1)实验目的:测定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2)测交过程的遗传图解,(3)实验结果及结论,与预期相符,证明了: F1是杂合子,基因型为YyRr; 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F1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自由组合定律,特别提醒 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 下图A),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5、位基因(如下图B),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深化拓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图解表示如下:,由上述图解可以看出: (1)在减数分裂时,无论雄性个体还是雌性个体,理论上所 产生的配子种类均相同,即均为2n种(n代表等位基因对数)。 (2)分析配子产生时应特别注意的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 原细胞”。 若是一个个体则产生2n种配子; 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 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两两相同)精细胞(未发生交 叉互换的情况)

6、。,例: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即时突破 3.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 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 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解析: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由第一极体产生的两个第 二极体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由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 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故已知一个细胞的基 因型,另外三个即可推出。 答案:B,4.下图中,能够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是指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

7、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 期,只有C项符合。 答案:C,考点3 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指导 1.子代表现型比例与亲代基因型的关系,2.自由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分解组合法 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个分离问题 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 (1)配子类型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的结合方式。 先用分解法分别求出AaBbCc和aaBbCc各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 Ccaa Bb Cc 2228种1224种 再求配子间的结合方式8432种,(2)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问题 例:AaBBCcaaBbcc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先分解:Aaaa

8、1Aa1aa 2种基因型 BBBb1BB1Bb 2种基因型 Cccc1Cc1cc 2种基因型 再组合:子代中基因型种类222=8种 这8种基因型及比例可用分枝法表示为:,(3)子代表现型及比例问题 例:AaBBCcDdaaBbCcDD子代表现型种类数及A_B_C_D_ 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 先分解:Aaaa子代2种表现型,其中A_占 BBBb子代1种表现型,其中B_占1 CcCc子代2种表现型,其中C_占 DdDD子代1种表现型,其中D_占1。 再组合:子代中表现型种类数为2121=4种,其中A_B_C_D_ 在子代中所占比例为 。,特别提醒 在由亲代某基因型杂交,求后代杂合子的几率或与亲代具

9、有相 同性状的个体几率时,通常先计算子代纯合子或与亲代不同性 状的几率,再用1x的办法计算,这样可以避免考虑不全出现 错误。 深化拓展:自由组合定律常用解题技巧 (1)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不同基因型之 间交配,后代在性状上往往有一些规律性的分离比。如杂种F1 (一对杂合基因,有显隐性关系)自交,后代分离比为31,测 交比是11;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其后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等。利用这些规律性的分离比是解自由组合题目的技巧之一。,(2)运用隐性纯合突破法解题。隐性性状的个体可直接写出 其基因型,显性性状可写出部分基因型,再结合减数分裂 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能够推出亲

10、代的基因型。 (3)运用综合分析法解题。如已知一个亲本的基因型为BbCc, 另一个为bbC_。后代中四种表现型个体比近似于3131,即总份数为8。根据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规律可断定 一个亲本可产生两种配子,另一个亲本能产生四种配子,雌 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可能性有8种,因此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 为bbCc。,即时突破 5.AaBbCcaaBbCC,其后代: 杂合子的几率 () 与亲代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的几率 () 与亲代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几率 () 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几率 () A0 B. C. D. E. 解析:杂合子几率1纯合子几率1 (aa) (BB、bb) CC,相同性状几率

11、1不同性状几率11(Aa、aa) bb 1(C_) 相同基因型几率 (Aa) (Bb) (Cc) aa(Bb) (Cc) 基因型为AAbbCc个体几率0 0 答案:E D B A,6.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 (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 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他们之间 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解析:将后代表现型综合为两组分离定律结果,即直毛 卷毛(31)(31)11,黑色白色(33)(

12、1 1)6231,按基因分离定律,当后代表现型之比 为11时应为测交情况,而当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时, 应为杂合子自交情况。因题干中已告知亲本之一的基因型 为BbCc,故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为bbCc。 答案:C,考点4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规 律,项 目,特别提醒 关于两大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 生物类别:真核生物,凡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均不符合。 遗传方式: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不符合(细 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及后代不呈现一定分离比的特点)。 在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不遵循两大定律。 单基因遗传病(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该定律,多基因遗 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时不符合

13、该定律。,即时突破 7.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 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 下列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C测交结果中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比 例9311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解析: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连锁互换)。显性纯合子与双隐性纯合 子杂交得F1,其基因型是AaBb。让F1自交,F2有16种组合, 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双显性性状和双隐性性状分别占9/ 16和1

14、/16,就一对基因看,显性隐性31。让F1测交, 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例为1111, 就一对基因看,显性隐性11。 答案:C,8.(2010宁波模拟)下列遗传现象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 () A人线粒体肌病 B人色盲性状遗传 C紫茉莉质体的遗传 D细菌固氮性状遗传 解析:孟德尔遗传规律是研究细胞核中的基因在有性生 殖过程中,在生物前后代之间的传递规律。线粒体肌病、 紫茉莉质体的遗传都是细胞质遗传;细菌的固氮基因在质 粒上,并且细菌进行分裂生殖,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也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B,命题视角1 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率计算 【例1】 (2009全国

15、高考)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 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 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 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 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 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1/8 B3/8 C1/16 D3/16,【思路导析】设控制小麦抗病和感病,无芒和有芒的基因分别为A、a和B、b。 由题意知: 答案:B,误区警示:(1)注意在F2植株中淘汰所有有芒植株后,其余 植株的比例会发生变化,不能按原有比例计算。(2)题中求 解是其中一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变化,可不考虑另一对基 因控制性状的变化。,变式训练 1.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 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 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解析:子代中YYYy11,则可推知其亲代的基因型为 YYYy;子代中RRRrrr121,则可推知其亲代 的基因型为RrRr,故选B项。 答案:B,命题视角2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