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2-1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中图版选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7201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2-1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中图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2-1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中图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2-1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中图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2-1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中图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2-1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中图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2-1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中图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2-1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中图版选修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频 考 点 1.种群的特征及之间的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化“J”型和“S”型的曲线比较。 3.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4.生态系统的结构。 5.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各功能之间的关系。 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实 验 要 求 1.标志重捕法(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探究云杉林群落的演替。 5.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研究食物链、食物网。 6.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碳循环、氮循环。 7.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结构复杂性的关系。 8.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9.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

2、察。,种群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个 内的 的所有成员。,第一章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特定区域,同一物种,单位数量,最直接,4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种群中 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量。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 因素。,5迁入和迁出 (1)迁入和迁出也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 因素。 (2)通过迁入和迁出,同一物种的 之间也进行了 。,直接,不同种群,基因交流,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

3、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4)种群虽然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种群的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5)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2种群特征的分析及各特征间的关系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迁出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与迁出的差值为正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4、(3)年龄结构和性比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如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减小,特别提醒: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年龄结构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动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归纳】,长期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性别比例,如: a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 b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奶牛等。 c雄多于雌:多

5、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假若因各种因素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或性别比例失调,会引起种群数目改变,如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后,性别比例改变而导致种群出生率降低。,1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一个生物群落B一个物种、两个种群 C两个种群、两个物种 D八个种群、两个物种 解析:8个池塘里有6个池塘养鲫鱼,2个池塘养地中海鳎鱼,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地中海鳎鱼为一个种群。鲫鱼和地中海鳎鱼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8个池塘中的鱼可看作两个物种,八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

6、群落。 答案:D,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胶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解析:种群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A选项指的是年龄组成;B选项指的是出生率;D选项指的是死亡率;而C选项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而非数量特征,故答案为C。 答案:C,特别提醒:(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7、如下图。,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2)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3(2010珠海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都属于较为理想的抽样调查的对象 B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由于不容易捕获,所以不 适宜用标志重捕法 C取样调查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一般选取双子叶植物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年龄组成可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答案:C,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定义:在理想条

8、件( 、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2)数学模型: 。 (3)两种情形: ;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资源,空间,种群数量,NtN0t,实验室条件下,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定义:在自然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有天敌等)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 的增长曲线。 (2)K值:即 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 (3)意义:反映或体现达尔文自然选择中的 。 名师点拨:在自然界的某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有可能呈“J”型,但统观

9、整个历史过程来看,应呈“S”型。,稳定,环境容纳量,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之间的关系,最大种群数量,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2两曲线的比较,3. 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误区警示】 (1)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都是“S”型,包括外来物种入侵,除非题目中明确告知以下信息才可考虑“J”型变化: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无环境阻力状况。 (2)“J”型、“S”型曲线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个体数量。若纵坐标改为增长率,则“J”型曲线的增长率应为稳定不变;“S”型曲线的增长率应为先增大后减小,其

10、中在种群数量为K/2时达到最大,K值时变为0。,(3)NtN0t,代表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1时,种群密度增大;1时,保持稳定;1时,种群密度减小。 (4)“S”型曲线中K/2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为最佳捕捞、砍伐时间;若超过K/2,增长速率下降,但个体数仍然增多。,4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现“J”型曲线的种群中无种群密度的改变 B“S”型曲线的增长率最终变为0时,种群达到其环境容纳量 C如果种群数量的年增长率为0,则种群中无繁殖现象 D种群增长曲线同数学方程式一样,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能直观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不能精确反映其

11、种群数量的变化;“J”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一直在增加;“S”型曲线有环境容纳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率为0,但此时种群内仍有出生和死亡,只是二者达到了相对平衡。 答案:B,【例1】(2009山东理综)右图曲线a、b表示 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尝试自解:_ 思路点拨:纵坐标为存活率,横坐标为种群密度,a种生物种群密度较大时,存活率较低,说明一般个体较大,营养级别较高;对于

12、生物b来说,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较高,种内斗争也就较弱。曲线b代表的种群,当种群密度为d时,存活率最高,种群个体间的竞争与种群密度有关。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的斗争越剧烈。 答案:D,【例2】(2010安徽理综)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尝试自解:_ 思路点拨:据图可知,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当个体

13、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种内斗争加剧,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答案:C 考场反馈:考生由于审题不准,对题中的关键词理解不到位。如对“增长率”理解不到位导致出错。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切实理解并会运用每一个概念。,【例3】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

14、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表所示。,请填写表中和空白处的内容。 表中NtN0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_ _。,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对于洞庭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你赞成这一方案吗?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说出两点理由。 (3)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尝试自解:_ 思路点拨: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就是:.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15、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表中NtN0t成立说明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前提条件是资源充分、空间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天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在最初的1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因此就是1.014 7,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出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3 000(1.014 7)30。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变生存条件可以改变环境容纳量,因此可以从减少食物来源、增加天敌等角度回答。,答案:(1).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跟踪(观察)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答出两点即可)N303 000(1.014 7)30(2)不赞成。理由:会同时杀死其他动物(或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环境污染;没有被毒死的东方田鼠由于得到了充裕的生活条件而大量繁殖,有再度爆发鼠患的可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退田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的种植面积),引入天敌。,题后反思:新课标高考要求能够运用数学模型研究有关生物学的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