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件《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77200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件《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件《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件《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件《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件《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件《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件《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解读》(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语文学习天高地广,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解读,交流提纲,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意义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编排的基本特点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基本程序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意义,(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旨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在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态和方式,突破了课内课外、科内科外、书内书外、校

2、内校外的隔阂与界限,通过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实现学生生动、主动的发展,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内容组块,是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一块,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课程整合的核心来自学科,同时,语文综合性学习又关注社会,关注儿童经验,兼有“社会本位课程”和“儿童经验课程”的特征。,(二)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语文综合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 四者之间并不是同一层面上的概念,但相互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1、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特定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中展开的,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都与其相应的学习领域直接相关。虽然他沟通了语文学科与其

3、他学科,打通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连接了学校生活与社会,但他的落脚点还在语文上,还是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不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所谓“综合”不是强调两门以上学科结合,综合结果不是形成一门新的学科,而是活动项目和方式的统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内统整个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以实践经验为课程内容,课程范围涉及学生全部教育性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是与语文、数学等课程并列的一门学科,而不是从属于哪一科,它具有跨学科性。,2、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修订版教学大纲在高年级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语文

4、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九年四段都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包含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活动化的理念,而且在后两段突出了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反映了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和课程综合化、活动化的趋势。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层面的概念,涉及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的问题;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教学或学习方式层面的概念。,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课外活动,主要表现在活动时间和课程领域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不分课内课外,是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课外活动则主要安排在课外,是语文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三)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一)低年级段目标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

5、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中年级段目标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高年级段目标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

6、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种方式:,1、观察表达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2年级)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4年级),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低中年级。要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观察自然与社会,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会观察,学生才能在纷繁的事物中学会发

7、现,寻找问题。学会观察,学生才能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清楚表达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能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是大有好处的。,2、问题解决,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12年级)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34年级)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34年级)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6年级)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

8、 56年级)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 56年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具有问题意识,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问题的产生首先从身边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课内外阅读,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来有目的的搜集、获取资料,可以组织讨论,专题演讲等。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独立或合作开展研究。,3、活动探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12年级)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9、(34年级)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56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很重要的。,(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1、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创造潜

10、能,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在提出学习主题、策划及实施学习活动、表达学习收获、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观察体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编排特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的编排,第一学段每组都有,但没有明确标出,课文后有建议,在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中交流。 第二学段每学期两次都在精读课文后布置。(注:三年级有提示,从四年级上册开始,不再有综合性学习提示。)在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中对此次综合性学习的情况进行交流汇报和展示。 第三学段每学期两次,一“大”一“小”。“大”:

11、有一组集中安排,以活动建议为主,阅读材料为辅;“小”: 在精读课文后布置,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进行交流展示,要求课内外一体化。,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年级段中,每一次综合性学习都是与课文、习作或阅读内容相衔接的,就拿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课余生活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内容、售货、感受)和第五单元(传统文化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关于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和第五单元(成长的故事了解伟人、名人、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四个“综合性学习” 的内容来看,它们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

12、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有机地集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应该说这种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诸要素、诸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训练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整体,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到了五年级,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呈现特点,及具体的目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的与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单元主题的整合发展到既有整合,又有分离而独立为一个单元组。无疑,这是对课标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最好诠释,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人教版教材中的编排:,三年级上册:我们的课余生活 生活中的传统

13、文化 三年级下册:保护环境 父母之爱 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 成长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自然的启示 走进田园 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 遨游汉字王国(大综合) 五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 走进信息世界(大综合) 六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 轻叩诗歌的大门(大综合) 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 难忘小学生活(大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编排特点,1、综合性 (1)学习目标的综合。 (2)学习内容的综合。 (3)学习方式及途径的综合。 2、实践性 重过程的实施,重参与,重体验。,3、开放性,内容上的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 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 4、过程性 注重学生的全员

14、参与与全程体验。,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基本程序,(一)教学流程简图,(二)教学流程说明,1、活动准备(明确要求 制定方案) 学习目标: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活动建议,明确活动要求,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初步养成组织、策划、协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操作要领: 教师针对学习活动的主题内容,依据教材编排,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讨论交流,明确活动主题、内容、目标,确定活动的具体方式、活动步骤,时间安排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方案。,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本单元的阅读材料明显区别于教材中其他文章,其他文章是课文,供精读或略读之用,而上述阅读材料,原则上从属于活动,因此对它的认识、定

15、位将对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这一板块中的四篇阅读材料,如果深入探究,则时间不允许,而且材料的趣味性也将大打折扣;如果处理过于粗浅,则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更无从谈接下来的活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阅读材料,其实不是让学生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章里的内容,或者是借该选文学习文章里所讲的内容,或者是受到文章里所讲内容的启发,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从材料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在小组学习探究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去搜集,教师也可以作补充。,2.活动过程(分组活动 整理信息),学习目标:落实活动方案,完成活动目标和要求,提

16、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操作要领: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切实落实活动方案。各组通过不同途径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做好记录,组内合作交流,梳理整合信息,形成展示的成果。,本阶段要强化过程中的指导。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和自由支配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应加强对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可又不懂得如何投入到活动之中。那么如何选择材料,整理材料,运用材料就成为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步。这时,教师就要以“参谋”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巧妙设计步骤,把材料加以整合。,3、成果展示(展示交流 活动拓展),学习目标:展示活动成果,表达学习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延伸主题,实现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成果展示,重视组际间的交流,针对共性的问题教师加以指导,同时关注困难小组的具体指导。另外依据主题内容进行相关的听、说、阅读、写作、交流等综合性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