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4-3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件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7199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4-3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4-3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4-3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4-3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4-3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件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4-3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件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4-3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件 中图版必修3(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过敏反应 (1)概念:已 的机体在 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反应特点:发作 ,反应强烈, 较快,有明显的 和个体差异。,第三节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免疫,再次,迅速,消退,遗传倾向,(3)反应过程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 ,分布于皮肤、 或消化道 及血液中某些 的表面。 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 结合,使细胞释放 等引起过敏反应。,抗体,呼吸道,黏膜,细胞,抗体,组织胺,2自身免疫病 人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对 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例:风湿性心脏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成分,类风湿性关节炎,(1)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2)免疫疾病,【深

2、化拓展】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体液免疫反应中抗体的比较,注意:抗原与过敏原:过敏原具个体差异性,而抗原不具个体差异性。 过敏反应必须是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第一次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的抗体其分布的位置不同。,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解析: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效应B淋巴细胞,它由B淋巴细胞增

3、殖分化而来,而B淋巴细胞最终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答案:C,2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CT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反应主要与B淋巴细胞有关。 答案:A,3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表现在() 作用的机理和方式分布位置作用的结果化学性质所产生的细胞作用对象 A. B. C

4、D 解析: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都是由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的,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它们的作用机理和方式也相同,都是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引起免疫反应。它们的区别在于分布位置、作用对象和作用结果不同。 答案:C,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先天性因素或遗传因素引起的、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如先天性缺乏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1)概念:由各种后天因素(如病毒感染、肿瘤、药物等)引起的免疫缺陷,如 (AIDS)。,艾滋病,(2)艾滋病 病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免疫系统,使 大量死亡,因而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T细胞,(1)含义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

5、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深化拓展】 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4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淋巴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BHIV的增殖速率与T淋巴细胞增殖速率相同 C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DHIV对人体T淋巴细胞有攻击作用 答案:D,5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 C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核糖体 D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解析:艾滋病

6、(AIDS)是由HIV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致使人体免疫系统丧失免疫功能,AIDS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一种。病毒的结构主要由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HIV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们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答案:A,【例1】(2009山东卷)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尝试自解:_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免疫疾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会发生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反应。“自身抗体

7、”破坏了“受体蛋白”,所以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等措施都是无效的,此时就要从“自身抗体”角度去思考,如果能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就不会得重症肌无力了,因此可以想到用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的办法。 答案:A,1(新题快递)过敏反应是很多人存在的一种异常现象,它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酿脓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的致病原理和过程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 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解析:

8、酿脓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是自身免疫病;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相同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失调症之一,其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答案:D,题后反思:免疫疾病相关题目通常考查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特点及实例,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解题的方法在于“记忆运用”。有些知识是要记住的,如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原第一次入侵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只有在再次入侵时才会产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例子有花粉引起的皮肤荨麻疹,吃海鲜呕吐,接触毛屑出现过敏性鼻炎等。记住了有关名词概念

9、和一些看似零散的知识,还得靠临场发挥,视不同的情境灵活运用“头脑”中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的篇幅少,地位轻,可考查的角度少,难度浅,但类似的情境比较新,可以与STS紧密结合。,【例2】据英国媒体BBC报道,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生物学家巴尔的摩教授说,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经过了20多年后仍没有希望取得突破。巴尔的摩认为,由于艾滋病病毒进化出了可以从人类免疫系统中保护自己的方式,找到了“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因此目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IV能够攻击T细胞,导致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B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

10、V,结果却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 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HIV的遗传物质RNA易发生变异,这是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之一 D效应T细胞只选择性破坏已经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尝试自解:_ 思路点拨: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结果却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而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B,2(2010东北师大附中摸底)以下行为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输入含有HIV的血液与艾

11、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A B C D,解析:行为有可能传染艾滋病,因为这些行为都可能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 答案:C,【样题】抗生素欣弗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功能、肾功能异常等。 (1)下表为甲、乙、丙三病人早晨空腹时血液中的部分指标项的数值。他们最可能发生病变的器官依次是_。,A物质表示的是_,F物质通常是_。 若细胞D是呼吸道细胞,常会导致_等疾病;若细胞D是消化道细胞,常会导致_等疾病。 (3)为了提高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以确定临床治疗时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是否需要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试帮助设计相关实验(供选抗生素:欣弗、青霉素),(2)如图表示过敏反应

12、的基本过程。,实验步骤:取1、2、3、4四个培养皿配制细菌培养基,并利用高压蒸汽灭菌。 将每个培养基分成两个区域编号A、B。将致病菌株培养液稀释后,各取1 mL菌液均匀涂布在1、2、3培养基上,然后在3个培养皿中A区域全部涂布少量青霉素,B区域涂布少量欣弗。 将已处理的三个培养皿与4号培养皿一起置于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致病菌生长状况(菌落)。,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_; _; _。 尝试自解:_ 思路点拨:(1)甲的谷丙转氨酶偏高,可能是肝脏发生病变;乙的尿素氮虽然正常,但总蛋白低于正常,说明部分蛋白质可能由于肾脏病变随尿液排出;丙葡萄糖高于正常,可能是胰岛发生病变。,(2)过敏

13、反应中,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后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物增多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就会出现流泪、喷嚏、哮喘、呼吸困难;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 (3)实验设计中应注意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确定“是否需要联合使用”,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一种抗生素也要体现多种抗生素,同时要有不加抗生素的对照。另外,细菌的生长情况一般通过观察菌落来判断。,答案:(1)肝脏、肾脏、胰岛 (2)抗体组织胺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性胃肠炎 (3)4号培养基中出现菌株,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完全,应重新实验 4号培养基中没有菌株,编号1、2、3中某一区域内部致病菌菌落明显很少,说明临床可用相应的抗生素单独治疗 4号培养基中没有菌株,编号1、2、3中两区域交界处致病菌菌落明显很少,说明临床中可以利用相应的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点击此处进入 随堂双基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