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件 大象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71957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件 大象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件 大象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件 大象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件 大象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件 大象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件 大象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件 大象版必修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探究提升,探究1:结合下列图片,分析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文化的进步。(3)思想上,是北宋初期“重文”思想解放的产物。,第2课时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探究2: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请回答: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

2、重要问题?,答案:(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探究3: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答案:(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3、。,重难要点突破,易错易混点 1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 吸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2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比较表,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是对儒学的否定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只是否定了宋明 理学中的不合理成分,是对儒学的新发展,特别是汲取了 儒家的民本思想,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重难要点,1.思想内容:(1)从哲学上主张“理”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的本 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2)表现在社会伦理方面,“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们要 遵守的社会规范。这是直接为统治

4、者服务的。(3)在人性与“ 天理”的关系上,主张“存天理,灭人欲”。,2影响:在产生初期不为统治者重视,到了明朝开始确立 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 志、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它所规 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 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消极影响是突出的。,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 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 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 夫们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5、。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 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 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 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 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 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 商皆本”的主张。,客 观 题 突 破,最新高考示例,【例1】 (2009江苏,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 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答案:D,【例2】 (20

6、08广东,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 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答案:C,研究思考预测,宋明理学的基本主张及影响,1.宋史中出现了一些人物名字,如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 越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 思潮的影响()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解析:从名字中的“克己”“忍”“信”“仁”“礼”“忠恕”等知他们的名字体现了儒家的思想主张,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故选D。 答案:D,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 B自

7、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倡导者,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张,他的“良知”是指人的内心世界。 答案:A,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探究,3.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C项是董仲舒的主张,他们体现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答案:D,主 观 题 突 破,(2009广东单科,26)

8、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请回答: 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反映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1)错在何处:没有认真细致地分析材料,没有把材料中的 信息转化为答案。比如东汉时期只看到了佛教和道教的 影响,却没看到儒家思想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2)要注意:材料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不能以偏盖全,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