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770165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年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年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年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年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知识整合,知识点1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一、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 。,人口分布格局,3人口密集地区 亚洲的 、西欧、 。,东亚和南亚,北美东北部,二、我国人口的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 。 (1) 人口多, 人口少(最显著特点)。 (2)沿海、沿江、沿湖的 人口多, 的高山、 高原地区人口少。 (3) 的地区人口多, 、 的地区人口少。 (4) 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 地区人口 少。 2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自 至 , 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很不平衡,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平原地区,内陆干旱,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经济

2、落后、交通闭塞,汉族居民,少数民族,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影响逐渐 ,包括 、 气候、 、土壤和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生产活动方式、 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 的影响最为 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文化习俗、 、政策。,减小,地形,水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地图的变化,科技发展水平,知识点2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 (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 和环境所 能承受人口的 ,它是一个警戒值。 (2)影响因素: 、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 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

3、水平及 等,此外还与技术水 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3)特点:不确定性和 。 2.人口合理容量 (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自然资源,最大负荷量,资源丰富程度,消费水平,相对确定性,深化拓展,1.表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2.表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考点探究,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表,读表探究下列问题。,(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什么因素? 解析: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故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 答案:自然因素(或

4、气候因素) (2)据表格推算,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气候区是哪个?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该气候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都较大,而目前该气候区却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有极大的潜力。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区,核心解读,重难点1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经典借鉴,试题: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气候寒冷,平原(或平原、盆地),(3)分析

5、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地区、 纬度地区和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多选)。 ( )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南美,低平,中低(或中),沿海,ACEH,纠错分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原因,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一反映的是不同海拔高度人口的分布状况,56.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区;图二反映了不同纬度人口

6、分布状况,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20N60N地区,40S以南地区人烟稀少。图三反映了各大洲距海岸200 km范围的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口所占比例的大小。从自然条件差异和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可以知道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东北部,从而可以正确选择。,答题启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人口稠密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这一地带平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人类历史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所以养育了众多的人口。以后,这一带工业、交通、城市不断发展,便逐渐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世界人烟稀少的地区是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亚寒带针

7、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平原,农村。40S以南地区由于海洋面积广阔及南极地区气候特别恶劣,至今常住人口。,命题视角,考查目标:人口分布及环境人口容量 【例】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材料,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材料三2019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公布中国仍有1亿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其中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1)材料一反映的1990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答案: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

8、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案: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答案: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 (4)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答案:不能。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低,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承载力低。,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河流、交通、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进行回答,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科技、人口的生活、文化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规律方法技巧,环

9、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一、选择题 下图中甲图为“某地区地形图”,乙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土流失是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 B该地区不会发生凌汛现象 C该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 D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差 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 矿产资源较丰富,受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以及暴雨 的影响,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同时在图示的黄河上游 河段,每年初春会发生凌汛现象。 答案:B,2造成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

10、密度在北部最为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解析: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每平方千米30 人,而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47人, 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人 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答案: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口,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35题.,3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

11、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4目前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 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acb,C,C,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 第3题,根据资料中前后对比可知清朝与今天的中国所供养的人口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第4题,本题侧重考查概念的

12、比较,要明确下面几方面: 关键点:(1)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大人口数,我国为16亿; (2)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数,我国为8亿9亿; (3)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为13亿多。 第5题,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5.C,5.,二、综合题 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_、_(写简称)。 (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答案

13、: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户籍制度的改革。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原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湘,赣,变小,解析:依据图中轮廓可知该区域涉及川、贵、滇、桂、琼、粤、闽、湘和赣等九省区,其中湘和赣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从人口流动上看,流入地主要是珠三角,少量流入滇和闽,其原因主要是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当然还有政策等因素。滇、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来缓解环境压力。,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