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解析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4757263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解析(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研讨,潜心思考 确保方向,明晰思路 理性备考,锻造思维 提质增效,潜心思考 确保方向,一、命题人的启示;,二、关于考试大纲(说明)的解读;,三、高考试题特点。,广东卷命题参与人黄牧航: “从全国各地的试题来看,应该说,传统史学的研究内容诸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制度史、外交史、民族关系史、科技史等仍然是命题的主要内容,但是,社会史的逐渐渗透已经成为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这一方面是新课程改革的结果,另一方面是高考命题摆脱旧的模式、寻求新的突破的结果。”,一、命题人的启示,全国卷命题组组长杨宁一: “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考试测量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

2、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的提升。”,一、命题人的启示,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上海卷命题组组长李宏图: “在中学教学的历史观中,在思维方式上总是一元性地教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要和学生对史料展开多元的理解,以不同的视角去组织教学。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多元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一、命题人的启示,上海卷命题组组长李宏图: “中学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两个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的基本的能力和素养。还有一个是我们必须站在学术的最前沿重新理解组织课本上的内容,老师教学必须有一个前沿性。”,一、命题人的启示,以社会史观为指导,扩展教学资源; 以文明史观为基础,整合通史体系; 以学术前沿为高度

3、,培养多元思维。,一、命题人的启示,二、关于考试大纲(说明)的解读,1、“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上 ” 2、“历史学科素养” 3、“学习潜力” 4、“科学历史观” 5、“学科思维和方法” 6、“不拘泥于教科书 ”“ 7、“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 8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二、关于考试大纲(说明)的解读,命题围绕的四大核心能力的解读;,(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二、关

4、于考试大纲(说明)的解读,(二)、命题围绕的四大核心能力;,(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关于考试大纲(说明)的解读,变化:阅读难度下降 回归基础趋势明显,“2013试题不再盲目追求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试题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知识和自身的历史素养,分析、解读历史现象。历史试题回归知识本位的趋势明显,甚至有回归课本的趋势”。 李树全,三、高考试题的特点变与不变

5、,变化:阅读难度下降 回归基础趋势明显,“2014年试题基本没有出现特别专业的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术语,没有出现短时间里难以把握的图、表,选取的材料都是文字材料,文字不长,与教科书背景知识靠近,也通俗易懂,便于考生入手和考出信心,考出水平。” 周明学,三、高考试题的特点变与不变,重视基础知识考查,试题特点,34.(2015全国一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31.(2015全国一卷)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6、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重视基础知识考查,35.(2015全国一卷)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没有关系)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史实错误)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时间不符),重视基础知识考查,不变:一些基本特征延续不变,1、依托主干知识设题,注重阶段特征;,2、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新角度;,

7、3、重视多元史料呈现;,6、重视学科思维考查;,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7、联系时政热点。,三、高考试题的特点变与不变,1.突出阶段特征考查,( 2015全国一卷29)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突出阶段特征考查,( 2015全国一卷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

8、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1.(2015全国一卷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2、创设新情境,考查新角度;,(2014年全国卷一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

9、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2、创设新情境,考查新角度;,(2015全国卷一30)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2、创设新情境,考查新角度;,(2015全国一卷33)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

10、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3、重视多元史料呈现,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特点: 小切口 大背景 深比较,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2014年全国1卷40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2013年

11、全国1卷40题)40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2015年全国卷40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说明,5、注重

12、多元史观引领革命史观,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革命史观,(2014全国新课标I 卷41),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 目录摘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 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淡化),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文明史观,(2012.全国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

13、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文明史观,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全球史观,(2011.全国1.32)下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全球史观,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现代化史观,(2013.全国1.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A.洋务

14、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现代化史观,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社会史观,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社会史观,(2015全国一卷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生态史观,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生态史观,(2012大纲全国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12分

15、),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心态史观,(2014新课标.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心态史观,用多元史观评价洋务运动,(1)从革命史观角度: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

16、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角度: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角度:“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从多元史观看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角度: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角度: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