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2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课件 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53108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2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课件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2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课件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2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课件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2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课件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2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课件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2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课件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2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课件 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第2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考点1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分析,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生产力发展的差异导致城市化进程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 图示城市化进程及差异,2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其成因,典题例证 1(2009浙江文综)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 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右图,完成(1)(2)题。 (1)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A中期阶段 B加速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 (2)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 来的有益启示是() A

2、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 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 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C,C,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及材料,东京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说明其城市化已进入高级阶段。第(2)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是较好选择。城市绿地具有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应予以保留。乡村城市转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因素。,触类旁通 1(2010辽宁鞍山一中模拟)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 口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

3、(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 确的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D,(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解析: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目前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

4、完善及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C,考点2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化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作用,即城市化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危害、整治措施如下表:,典题例证 2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并回答问题。,(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2)与F城相比,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 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

5、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公路,(3)图乙的、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存在 、 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对生物_; 对气温_; 对降水:_; 对地下水:_;,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

6、,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5)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多选)()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ABD,解析:本题结合“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识记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及重要标志。第(2)题,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城紧靠公路,地处交通

7、枢纽,是该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第(3)题,由图可知,G城在1950年人口就达100万以上,曲线符合题意。G为特大城市,由于大城市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社会经济原因致使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第(4)题,“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知识点从对生物、气温、降水、地下水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细化考查。第(5)题,“扩大城乡差别”,与题干中“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的要求相悖。,触类旁通 2.(2010天津河西调查)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 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1)(2)题。,(1)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cdb Badbc Ccdba Ddbca (2)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A,C,解析: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城市的商业中心多位于市中心及交通干线两侧,城区边缘很少分布。,一、城市化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见结构图),【注意】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二、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点击此处进入 创新能力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