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4750352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咸阳百灵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态美学以建设世界万物宜居、美好的生存家园为研究出发点,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倡导一种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与生命互动。在生态美学看来,自然存在的环境本身就具有“全美”价值,而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平衡与连续性就是美,反之就是丑。所以,人类的活动既不应以自我中心为原则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无休止掠夺,也不应以主观审美趣味来随意破坏、改造自然,而应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存在价值基础上,遵守自然生态规律来进行活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

2、统文化就极为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息息相通,休戚与共,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荀子云:“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儒家哲学中往往是以“天”或“天地”观念来进行阐发的。“天”在儒家哲学中具有多重意义,如冯友兰曾把中国哲学中的“天”分为物质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等诸义。不过,中国先秦哲学的一个转变即在于对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进行了哲理化,把“天”与最高本体“道”结合,形成了以自然之天与义理之天相贯通的天道观。“天道观”的出现表明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确立,意味着中国哲学从先秦开始就主要是以一种哲

3、学智慧而非宗教信仰的方式来把握内在生命与外在生存环境的连续性体验。要求人去敬守天道、遵循天道而不是去僭越天道、乖违天道,这意味着古人是以自觉的理论反思意识来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孔子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一方面把“天”视为了万物生命所出的根源,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人应当对“天”有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儒家天道观中所涵摄的自然之天与道德义理之天的融通,将生态伦理、道德意识渗入对天地自然的认知当中。这就表明,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天”或“天地”除了今天的自然界意义外,还赋予了“天地”一种至诚悠远、博厚高明的精神含义。在儒家看来,正是

4、有了“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的至上良善,自然万物才得以获得自身的存在。这种精神含义是与古人所共识的万物同出于天道生成的天人一体观念紧密关联的,因而是精神反思性的,是道德律令式的。“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天地”这种神圣性功能使得人在自然环境面前能保持谦卑恭敬的姿态,以感恩天地馈赠衣食的心态来面对自然。后世儒者与帝王都是在这种对“天”的敬畏中进行着各种祭祀天地的礼仪活动。“以天地为本”“参赞天地之化育”等观念都成为儒家谋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天地合而后万物兴。”在儒家看来,只有在与天地万物、外在环境相亲相爱的关系中,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万物生命才能得到繁荣昌盛。今

5、天生态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毫无敬畏之心,肆意攫取与过度开发,从而破坏了天地自身的平衡稳定与和合创生。“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所以,重提儒家对天地万物、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对营造美好家园、美好生态环境是极有意义的。(摘编自余开亮儒家的生态智慧与美好家园建设)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美学认为自然存在的环境具有“全美”价值,人与自然生态的不平衡是丑恶的现象。B. 儒家思想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讲求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休戚与共。C. 先秦哲学把“天”与最高本体一“道”结合,形成天道观,较之儒家哲学有明显的进步。

6、D. 敬守天道、遵循天道,万物同出于天道,天人一体的观点都不属于宗教信仰的方式、思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结构,论证儒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营造美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B. 文章多处引用儒家观点,为生态美学倡导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提供了充足依据。C. 文章第一段对生态美学的论述,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逐层推进论述的。D. 文章引用孔子的观点,强调孔子把“天”视为万物生命的根源,人应对“天”有敬畏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活动应敬守、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既不能无休止掠夺自然环境,也不能破坏、改造

7、、利用自然。B. 人类只要与天地万物、外在环境相亲相爱,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人类社会、万物生命就能够繁荣昌盛。C. 古人在自然环境面前谦卑恭敬,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自然,是因为他们认为“天地”具有神圣性功能。D. 只因现代人类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毫无敬畏之心,肆意攫取与过度开发,才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答案】1. C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C项,“较之儒家哲学有明显的进步”错误,于文无据。相关信息第二段“天道观的出现表明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确立

8、,意味着中国哲学从先秦开始就主要是以一种哲学智慧而非宗教信仰的方式来把握内在生命与外在生存环境的连续性体验”,可知两者并没有比较。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错误,应该是采用层进式结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9、A项,“也不能破坏、改造、利用自然”错误,第一段“而应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存在价值基础上,遵守自然生态规律来进行活动”,可知可以利用,只要不肆意攫取与过度开发就行。B项,“人类只要就能够繁荣昌盛”错误,太绝对,人类社会、万物生命能够繁荣昌盛,不仅仅靠人类与天地万物、外在环境相亲相爱,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D项,“才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错误,最后一段“今天生态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毫无敬畏之心,肆意攫取与过度开发,从而破坏了天地自身的平衡稳定与和合创生”,可知原因不仅仅是现代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毫无敬畏之心。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

10、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

11、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公益教育、广告创意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摘编自360百科)材料二:如今,各类短视频应用已融入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如何有效防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其实,不只是青少年,一些成年人也在低头中感到“时间知觉麻木”。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

12、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可以说,以用户为中心的短视频平台,日渐生成了富有特点的传播逻辑与生态,占有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传播实践证明,以优质内容传递主流价值,是短视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内容风控和用户行为引导防止传播失范,用更多优质内容资源夯基垒台,短视频平台方能实现长远发展,拥抱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摘编自人民日报短视频如何实现长发展?)材料三: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实现统一标准,提升保护力度。开展青少年防沉迷

13、工作,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快手执行总编辑刘洋说,快手APP目前能通过地理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农村留守儿童用户,并自动切换到“青少年模式”;抖音相关负责人也介绍说,抖音建立了“白名单”机制,并开发了专门的内容审核模型,来确保青少年模式下内容的安全。戴建业认为,短视频是实现知识普惠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很多老师讲诗词不够生动形象,孩子们肯定是不愿意听的。要是能把这些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吸收我们古人讲解诗词的优点,结合一些现代的方法,制作成教学短视频,就能够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佟丽华分析,“在防沉迷的问题上,社会一定要通过多方共治来形成合力,而不能是观

14、望或互相指责。”田丰也认为:“任何一个技术手段,如果没有社会性的手段辅助,它的效果是相对有限的,因此社会、家长、平台要实现责任共建、责任共担。另一方面,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长效机制,重点仍在于在培养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不应该是在隔离的状态下培养出来的,而应该是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把工具交给青少年,他们才能去学会如何使用它。受访专家指出,防止短视频沉迷、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虽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但是作为内容提供者,平台仍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平台应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兼顾娱乐和教育之间的平衡,这对于青少年成长意义重大。(摘编自人民日报21家视频平台上线防沉迷系统,短视频如何

15、走得长?)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B. BC. CD. D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主要分析了短视频的内容和特点,材料二介绍了短视频令人沉迷的原因以及短视频平台怎样能实现长远发展。B. 短视频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内容丰富多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因此能迅速占有大量注意力资源。C. 短视频平台能吸收古人讲解诗词的优点,结合一些现代的方法,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胜过了传统的课堂模式。D. 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短视频因其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但需要解决防沉迷难题

16、。6. 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应如何从根本上做到防止青少年短视频沉迷【答案】4. D 5. C 6. 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社会、家长、平台要实现责任共建、责任共担,否则单靠技术手段效果是相对有限的。培养提升青少年人的网络素养。让青少年在用短视频中学会趋利避害,正确使用它。平台应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兼顾娱乐和教育之间的平衡;全面普及“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用技术手段有效防沉迷,以内容风控和用户行为引导防止传播失范。【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