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4749141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100分)2020年8月10日 周二 16:4017:30一、文言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

2、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

3、必有傅说。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

4、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属文动笔如飞 属:连缀嚣天下之口 嚣:阻塞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因:沿袭 大抵皆祖此书 祖:效法庶同济此道 庶:希望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 肆:放纵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苟:苟且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但:只是A. B. C. D. 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以太宗为哉哪里比得上太宗的作为呢B. 恐无以副卿此意恐怕无法符合你的期望C. 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这二人确实不是每代都能有的人物啊D. 卷怀而去尔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3. 下列对第二段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一项是( )A. 要学习先王施政的思想要义B. 财富不足是

5、治国的最大忧患C. 要举贤任能,储备人才D. 改弊端需要循序渐进4. 下列论语中的为政思想,在王安石的言论中没有体现的一项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C.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D.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5.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6. 某同学读完宋史王安石传,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内容,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处补充完整。宋史王安石传读书卡片问题所在根源分析解决办法财力日以困穷 风俗日以衰坏(2)(3)(4)(5)搜罗天下人才(6)苟且因循

6、(7)【答案】1. B 2. A 3. B 4. C 5. 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给的幸运当做常态,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 6. (2)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3)法先王之政;(4)不能抵御祸患;(5)人才不足;(6)当前的制度不合世事的变化;(7)逐渐改,除弊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嚣天下之口,意思是“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嚣:喧哗、议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意思是“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因,凭借、依靠。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A项,“何以太宗为哉”,意思是“怎么能(模仿)唐太宗的做法呢?”。“何以”

7、,凭什么,为什么;“为”,做法;可以添加谓语“模仿”。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不是“万言书”的观点,原文有“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论语中句子的内涵以及理解概括文本思想观点的能力。A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是强调要以德治理天下。文本中有“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

8、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主张效法先王的治世之道,可见王安石的言论中体现了这一点。B项,“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是“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文本中有“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体现了财富观以及要爱护忠臣,不要让奸佞有机可乘的思想,可见王安石的言论中体现了这一点。C项,“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意思是“居心严肃慎重而

9、行为简约,这样来面对百姓,不是可以吗?”,这是强调要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对待百姓,不要给百姓增加负担。文本中没有提到治理百姓的方法。D项,“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意思是“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这是强调要有贤才辅佐。文中有“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可见王安石的言论中体现了这一点。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关键词有:其,表反问语气,难道;以为,把当做;一旦,一天,表示万一;忧,忧患、祸患。【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原文“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

10、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可知,“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的根源在于“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法先王之政”。结合“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可知,问题所在是“不能抵御祸患”,根源是“人才不足”。结合“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可知,问题在于“当前的制度不合世事的变化”,根源是“苟且因循”,解决的办法是“逐渐改,除弊端”。【点睛】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

11、书,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

12、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熙宁元年四月,他才开始进入朝廷。到朝堂回答皇帝的提问,皇上问应该怎么治理,皇上说:“唐太宗怎么样?”回答说:“陛下应仿效尧、舜,怎么能(模仿)唐太宗的做法呢?尧、舜治政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烦难。但是,后来的人不能完全知道,以为高不可

13、攀。”皇上说:“你真是要求我做难事,我看自己很渺小,恐怕不能符合你的意思。你可以尽心地辅助我,让我们共同完成此事。”一天,皇帝留下王安石,说:“我有事要和你好好讨论。”然后说道:“唐太宗一定有魏征辅佐,刘备一定有诸葛亮辅佐,才能有所作为,这两人真是少有的人才啊。”王安石说:“如果陛下能像尧,舜般贤明,那么一定能得到皋、夔、稷、禼(尧,舜时四贤人)的辅佐,如果能像高宗那么贤明,就一定能得到傅说那样的贤人辅佐。以现在的情况来说,天下之大,人民之多,百年来人民休养生息,学者的数量不能说少了。但是一直没有辅佐之人的原因,是陛下您选人的方法不高,求贤的诚意不够,就算有皋、夔、稷、禼、傅说那样的贤人,也会

14、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皇帝说:“什么时候没有小人呢?就算是尧、舜的时候,也有四凶为害天下。”王安石说:“只有能分辨哪些是四凶那样的祸害然后消灭他们,这才能体现尧、舜他们的贤能。如果不能分辨而任由他们谗言害人或隐匿为害,那就算有皋、夔、稷、禼那样的贤人,怎么肯苟且食用俸禄为陛下您辅佐一辈子?”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加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道治理世事。”王安石回答说:“书本知识正是用来治理世事的东西,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是平庸的人,所以浅陋的人都认为书本知识是不能用来治理世事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你提出的措施中以什么为重?”王安石说:“改变

15、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律,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皇上认为很对。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