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747945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十章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下)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十章 直肠与肛管疾病(二),2,第十二节 痔 hemorrhoids,内痔(internal hemorrhoid)肛垫支持结构、静脉从及动脉吻合支病理性改变或移位,外痔(external hemorrhoid)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从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3,病 因,4,肛垫下移学说,5,分类和临床表现,内痔:是肛垫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血栓形成 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混合痔: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6,分类和临床表现,内痔的分度: 第一度:仅有便血,无痔块脱出; 第二度:排便时痔块脱出,便后自行还纳; 第

2、三度:痔块需辅助还纳; 第四度:痔块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7,分类和临床表现,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是内痔和混合痔的早期表现 痔块脱出:第二、三、四期的内痔或混合痔可有此表现 疼痛:合并血栓形成、感染、嵌顿时出现 瘙痒、肛门不适:外痔,痔块脱出者常伴瘙痒,8,便 血,9,分类和临床表现,10,分类和临床表现,11,诊 断,诊断:通过肛门视诊、肛门镜等,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直肠癌:通过直肠指检和肠镜鉴别 直肠息肉:实质性、有蒂 直肠脱垂:肛门括约肌松弛,12,治 疗,(一)痔的治疗目的 消除肛垫脱垂的原因,如便秘 治疗中尽量保护肛垫的功能 主要针对痔的并发症的治疗, 如脱出、水肿、出

3、血、溃烂,13,治 疗,一般治疗:改变饮食习惯、坐浴、热敷、应用痔疮栓等,适合于对早期轻症病人 注射疗法:向痔核中注入硬化剂,适用于一、二期内痔 胶圈套扎疗法:适用于一、二、三期内痔 手术疗法:痔单纯切除术;痔环形切除术;血栓外痔剥离术,14,胶圈套扎法,A肛门 B外痔 C内痔,15,胶圈套扎法,适度扩肛后,置入透明肛门镜,在痔核上方11.5cm处套扎痔上组织。 负压达到0.08mPa或以上时即可释放胶圈,完成套扎。,16,胶圈套扎法,套扎术后,回复良好,17,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 , PPH ),用吻合器经肛门环形切除部分直

4、肠粘膜和粘膜下组织。适用于环状脱垂的、度内痔和反复出血的II度内痔。术后应注意防治出血、坠胀、肛门狭窄、感染等并发症,18,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 , PPH ),19,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 , PPH ),20,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 , PPH ),21,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 , PPH ),22,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roc

5、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 , PPH ),23,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 , PPH ),套扎术后,回复良好,24,第六节 结肠癌 Colon cancer,25,病因学 腺瘤癌变,饮食因素:高脂、高蛋白、高胆固醇、 少纤维素 油炸、腌制食品中的化学因素 遗传因素 癌前病变:大肠腺瘤 慢性炎症: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等 不良生活习惯:饮酒 其它:长期便秘、胆囊切除后,放射 治疗后,26,病 因,27,病 因,溃疡性结肠炎,绒毛状腺瘤,28,病 因,腺瘤中含有绒毛状结构者癌变机会比纯粹的管状腺瘤要高,多

6、发性腺瘤的癌变机会要比单个腺瘤为高。,29,病 因,大肠癌具备一定的遗传倾向性。目前比较常见的两种遗传性大肠癌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30,病 因,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症,占总的结直肠癌的1%6%。家族中20岁起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开始增加,至60岁时,57%80%的患者将发生结直肠癌。定期纤维肠镜检查整个结直肠是有效的监控手段。而且肠镜检查的间隔时间应较一般人群短。目前,多数学者建议对HNPCC家族成员多主张自25岁起,每1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是预防肠癌的最佳模式。,31,高危人群,有肠道症状的人群 大肠癌高发地

7、区的中老年人 大肠腺瘤患者 以前患过大肠癌的患者 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尤其是FAP和HNPCC的家族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 盆腔受过放射治疗的等,32,病理与分型,肿块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浸润型: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 溃疡型: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33,病理与分型,34,组织学分类,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 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未分化癌: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 管,预后最差,35,Dukes分期,A期:癌仅限于肠壁内 B期: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者 C期:有淋巴结转移者但尚可根治性切除 D期:

8、已有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者,36,播散途径,直接浸润 淋巴转移 主要途径 血行转移 种植性转移,37,结肠癌临床表现,1.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 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 2. 腹痛: 是早期症状之一,常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38,结肠癌临床表现,3. 腹部肿块: 瘤体本身,有时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可有一定活动度,癌肿穿透并发感染时,肿块固定,且有明显压痛 4. 肠梗阻症状:结肠癌的晚期症状,多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肠

9、梗阻,腹胀和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完全梗阻时,症状加剧。左侧结肠癌有时以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为首先出现的症状。,39,结肠癌临床表现,5.全身症状:由于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右侧结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 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 左侧结肠癌则以肠梗阻、便秘、 腹泻、便血等症状为显著,40,早期无症状大肠癌诊断,(1)初筛(高危人群) : 40 岁 ,符合下列4项中的1项或以上: (1) RPHA- FOBT (+) (2) 一级亲属大肠癌史 (3) 本人肠息肉或癌肿史 (4) 有以下5项中2项或以上: 1 慢性腹泻; 2 慢性便秘; 3 粘液血

10、便; 4 慢性阑尾炎; 5 精神刺激史,41,早期无症状大肠癌诊断,(2)复筛(肠镜): 肠镜(+): 诊治 肠镜(-) : 上述1项(+) 每2-3 年复筛 上述 2 项或以上(+) 隔1 年复筛,42,诊 断,大便潜血检查在大肠癌检出率很高,是高危人群和大规模普查的初筛手段。 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主要是癌胚抗原(CEA),对诊断尤其是术后监测较有意义。,43,诊 断,内镜学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以及目前普遍应用的纤维结肠镜和电子结肠镜。可以取病理活检,对明确诊断意义重大。超声内镜对判断浸润深度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包括钡灌肠检查、CT 和 MRI 检查来进行术前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

11、案。,44,外科治疗,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切除范围须包括: 癌肿所在的肠袢 系膜 区域淋巴结,45,术前准备,术前肠道准备使结肠排空,减少肠腔内细菌数量,对降低术后感染有一定作用。 肠道的机械清洗比肠道的抗菌准备更重要。 采用清洗液: 复方离子泻剂,在1h内饮入3-4L。口服甘露醇,46,术前准备,并发肠道梗阻的病人,不宜采用机械灌洗的肠道准备方法。肠道准备可包括口服不吸收的抗菌素,如新霉素,也可口服甲硝唑。,47,结肠癌根治性手术,48,结肠癌根治性手术,49,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胃肠减压、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适当的准备后, 早期施行手术。 右侧结肠癌,可作有半结肠

12、切除一期回肠结肠吻合术。如病人情况不许可,则先作盲肠造口解除梗阻,二期手术行根治性切除。 如癌肿已不能切除,可切断末端回肠,行近切端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远切端回肠断端造口,50,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一般应在梗阻部位的近侧作横结肠造口,在肠道准备的条件下,再二期手术行根治性切除。 对肿瘤已不能切除者,则行姑息性结肠造口,51,结肠癌的腔镜手术,52,结肠癌的腔镜手术,53,化学治疗,近年来随着化疗的进步,大肠癌的预后有了较大改善。尤其是希罗达、草酸铂(奥沙利铂)、开普拓(CPT-11)等新药的问世,大大地提高了化疗的效果,54,化学治疗,术前化疗 :新辅助化疗

13、 估计手术困难,可采取术前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 目的:病灶局限,利于手术切除,抑制癌细胞活性,减少术中播散,消灭亚临床病灶,减少术后复发,55,新辅助化疗前后变化,56,化学预防,非甾体消炎药 舒林酸 维生素E、C、A 钙剂、大豆、蔬菜健康食品,57,第七节 直肠癌 Carcinoma of rectum,定义: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58,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发病有增加趋势 1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1.5:1 2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较高,达75% 3青年人直肠癌比例达1015%,59,流行病学特点, 大肠癌发病率: 美国,中国 I

14、I. 老年人的大肠癌发病率 (女性更明显): 中国 III. 直肠癌 ,结肠癌 (“右移”) :中国 早期大肠癌 2001:肠癌筛查,在美国进入医疗保险 Li Ming,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2004,60,病 理,(一)大体分型: 1.溃疡型:约占50,此型分化程度较低,转移较早。 2.肿块型:又称为髓样型或菜花型癌,该型预后较好。 3.浸润型:又称为硬癌或狭窄癌,转移早而预后差,61,病 理,(二)组织学分型: 1. 腺癌:约占7585,可分为乳头状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10-20%,印戒细胞癌 2. 腺鳞癌 3. 未分化癌:癌细胞不形成腺管状

15、结构,预后差 4. 其他:较少见,如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62,转移途径,1.直接浸润:浸润肠壁一周约需要12年。肿瘤向远端肠壁浸润超过2cm的仅有13,局部复发与肿瘤向远端肠腔的扩散无明显关系(20年来基础与临床证实,远端切缘2 cm已足够,1 cm亦可达到根治 )。 2.淋巴转移:上段直肠癌主要向上转移,下段直肠癌以向上主和侧方转移为主,只有肛管附近的肿瘤才出现三个方向转移。 3.血行转移:通过静脉途径,肿瘤细胞可以转移至肝、肺、骨以及脑等。癌性肠梗阻和手术中的挤压,易造成血行转移。 4.种植转移:发生的机会较少,63,临床表现,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 2.肠腔狭窄

16、的症状:大便变形、变细。 3.癌肿破溃症状:血便、黏液便,脓血便。 4.晚期转移症状:侵犯膀胱、前列腺、骶前神经丛及肝转移,64,诊 断,大便潜血检查:部分病理呈阳性 直肠指检:是诊断的最重要方法,不可忽视 内镜检查:可取病理;术前应行结肠镜检查,以除外大肠多发癌 影像学检查:腔内B超和CT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转移、扩散情况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有助于估计预后和监测复发 其它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膀胱镜检查等,65,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同时可以取活检进行病检。 临床上所说的“3P”检查是: 直肠指检(Palpation) 直肠镜检 (Proctoscopy) 咬取活检 (Punch biopsy),66,影像学检查, 钡灌肠检查:主要用于排除直肠的多发癌和息肉病。 腔内B超检查:可在术前对直肠癌的局部浸润以及有无侵犯邻近脏器进行估计,从而为直肠癌的内镜治疗和局部切除提供依据。 CT检查:术前可以用于检查直肠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