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17.1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47900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17.1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 17.1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 17.1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 17.1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 17.1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17.1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17.1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研读课件 岳麓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高考总复习一轮用书,第十七单元知识结构,第十七单元,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研读,课程标准,1,知识梳理,2,考点整合,3,4,知识研读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研读,课程标准,1,知识梳理,2,考点整合,3,4,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西学东渐 1.开眼看世界 (1)背景:外国的冲击。 (2)代表 林则徐:近代中国“的第一人”,命人翻译了,编译了。 魏源:编写,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资本主义,开

2、眼看世界,各国律例,四洲志,海国图志,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体用之争 (1)背景: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引发分歧。 (2)概况 洋务派:倡行“为体,为用”。 顽固派:反对“”“”,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早期维新派: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3)结果: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3.维新思潮 (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代表:、梁启超、谭嗣同、。 (3)主张:兴民权,实行,倡导。,中学,西学,西学为用,师事夷人,康有为,严复,君主立宪,自由平等,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新文化运动 1.兴起 (1)背景 政治:袁世凯掀起的逆流。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 2.内容 (1)民主与科学。 (2)打倒孔家店,批判。 (3)提倡和文学革命。 (4)文化平民化。,尊孔复古,旧礼教,白话文,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意义 (1)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2)成为民主主义的和运动。 (3)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的发生。,思想启蒙,文化革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知识研读,课程标准,1,知识梳理,2,考点整合,3,4,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一】 (2010江苏)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4、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派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可知,该人物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故选C项。由“顽固派”可知A、D两项不符合题意;李鸿章等洋务派与“其心则夷也”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一】 康有为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之法,给光绪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的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5、 D.用儒家经典解释西方政治学说 【答案】 B,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二】 (2011天津文综)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在考查主要原因的问题上,内外因并存时优先考虑内因,即“内高于外”。B、C两项为外因,重要性低于A项。D项则过于具体,题干中并未出现“文学革命”、“白话文”相关内容,可排除。 【答案】 A,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二】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