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4474089 上传时间:2017-10-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7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 1 章 绪论 .31.1 选题背景 .31.2 设计目的 .41.3 现状与发展前景 .41.4 设计任务 .51.5 设计原则 .6第 2 章 设计方案的论证 .62.1 机械手总体方案的选择 .62.2 机械手腰座结构的设计 .92.3 机械手的手臂结构设计 .112.4 机械手腕部的结构设计 .122.5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142.6 机械手整体驱动的设计 .172.7 机器人手臂的平衡机构设计 .173、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183.1 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83.2 机械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5结 论 .26第 4 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 .274.1 机械手控制系

2、统硬件设计 .274.2 机械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参考文献 .36附录 .37致谢 .49第 1 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业现场中有很多易燃、易爆等高危及重体力劳动场合必将由机器人所代替。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型汽车生产以及轻工业生产中,往往冲压成型这一工序还需要人工上下料,既费时费力,又影响效率。机械手是在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模仿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机械手生产中应用中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能代替人类完成危

3、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 ,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 FMS 和柔性制造单元 FMC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

4、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1.2 设计目的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目前,在国内很

5、多工厂的生产线上数控机床装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为了提高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自动化大生产,针对具体生产工艺 ,利用机器人技术,设计用一台装卸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机械手主要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组合最终形成生产线,实现加工过程(上料、加工、下料)的自动化、无人化。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制造业。本设计能够应用到加工工厂车间,满足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安装、卸载加工工件的要求,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

6、产力。1.3 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国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1)工业机器人性价比性能不断提高,也就是性能(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不断提高的同时,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 91 年的 10.3 万美元降至 97 年的 65 万美元。(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 ;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 PC 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

7、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

8、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总的来说,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满足相对具体的任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性价比高的模块,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国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我国目前己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己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 “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 ,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