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 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36147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 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 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 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 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 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 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 临江仙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富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是晏幾道与一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之作。词人与这个女子很熟悉,而且有爱怜之情,离别之后,时常思念,哪知道现在忽然不期重逢,又惊又喜,所以作了这首词。,清平乐(春归何处)一词是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

2、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踏莎行(雾失楼台)一词是作者贬谪郴州时在旅店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此词艺术上最佳处在于虚实相生,互为生发。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以上下两结饮誉词坛。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的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寄怀其所眷恋的一位女子之作,有人认为是借美人香草之辞抒发其所志不遂、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远慕遐思。本词结句一向受人喜爱,历代传为佳句,贺铸也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 苏幕遮(燎沉香)一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词之上

3、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思乡之情。全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北宋后期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 2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3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幾道素以“工于言情”为人称道。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渲染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欢聚时的缠绵,有离别时的愁怨,有追寻往昔时的惆怅,有面对现实的哀婉。学习时,可就表现情感基调的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作品情真意切的特点;再想象作品描绘的三个深情款款的画面,体会词作精工婉妙的艺术特色。 鹧鸪天

4、(彩袖殷勤捧玉钟) 这首词情思委婉缠绵,词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在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怳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学习时,可反复诵读全词,探讨词的韵律之美和精巧的构思。,清平乐(春归何处) 这首词是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学习时,可通过诵读来体会词人的心境;也可结合其他惜春题材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以探究词作的风格和特点。 踏莎行(雾失楼台)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带景。学习时,可从情景的映带、寓意的巧妙等角度的鉴赏入手,可对词中的精彩句子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评点。词作在用韵上也富有特色,可通过诵读加以体会其对表现沉郁凄婉之情所起的辅助

5、作用。,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这首词写与一女子邂逅相逢而引起的种种思绪。学习时,可在了解贺铸生平的基础上,深入体会、理解“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质上抒发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的见解。还可举例比较诗词中写愁的名句,了解贺铸抒写愁思的创造性。 苏幕遮(燎沉香) 这首词不仅体物工巧,而且情景交融,具有清丽而幽远的抒情境界。学习时,可通过诵读,思考词人是如何抓住荷花作文章,不但穷极荷之神理,而且因此物引发自己胸中纯真浓烈的思乡之情的。,知识卡片 1作者名片 晏幾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

6、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怨缠绵、清丽顿挫。有小山词。,2文题背景 这首词是别后怀思歌女小之作。临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水仙的。晏幾道小山词跋自云:“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人间。”又云:“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垅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借这段话可以更深地理解小山词。,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7、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霏的春雨里轻快

8、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 ,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也由于

9、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亦暗示小歌妓的身分。 结尾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pn,chn,xin,p,p,又来,再来,刚,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

10、的女子,独自站立,微雨燕双飞,曾照彩云归,尽日东风吹柳絮,花不语水空流,句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句化用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句化用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 谩有,意

11、思是“空有”或“徒有”。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对苏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这首渔家傲,人们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请于上述两个方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释。,答:_ 答案苏词: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 李词: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表达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既照应上片乘船渡海所见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铺垫了后二句借风力游三山的述怀。“三山”之典既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还表现了对没有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强烈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