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735882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消费理论 (生活与消费) (为何生产),生产理论 (生产劳动和经营) (谁来生产 ),分配理论 (收入与分配) (为谁生产),交换理论 (发展市场经济) (怎样生产),经济生活模块知识结构,经济生活(商品),2,基本经济理论,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商品理论 货币理论 价格理论 消费理论,商品与劳动产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商品发展的产物、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和基本职能 纸币:国家发行的价值符号,以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单位商品价值量同社时成正比,同社

2、劳成反比,与个时无关 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和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一、货币,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一课时),考点自测:,考情分析: 本课介绍了经济生活中的商品、货币理论,常在选择题中出现。,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作为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即耗费了人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所有物品都是劳动产品,也不是所有劳动产品都

3、是商品) (2)作为商品必须是用于交换(正在交换或等待交换,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东西,无论是否交换都叫商品),自给自足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退出流通领域的不是商品,是消费品。,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商品: 1、超市货柜上的东西。( ) 2、农民供自己吃而种的粮食。( ) 3、课室正在使用的教学仪器。( ) 4、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 ) 5、顾客正在交易的书本。( ) 6、信息公司将提供的信息。( ) 7、导游的服务。( ),是,不是,不是,不是,是,是,是,无形商品,有形商品,特别提醒:,1、品牌、技术、服务、信息等都可以成为商品。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行。 2、权利、权力、名誉、道德、良心等

4、都不能成为商品。因为他们都不是劳动产品。 3、有些东西不是商品,但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如土地、股票等,这进一步证明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劳动产品、交换。 4、诸如“速生鸡”、“地沟油”等问题食品、假酒、假药等有毒、有害食品、药品、毒品等,它们都没有应有的使用价值,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正常需要,故它们都不是商品。 5、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物的有用性)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是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共有属性) 表现:质量、品牌,考点一、商品的基

5、本属性,2、商品的基本属性: (2)商品的价值: 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交换可能性 理解:1匹布=15千克大米 特点: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特有属性 商品交换的实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表现:价格 、交换价值,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联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看判断10) 商品的生产者与购买者都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考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凡属涉及商品质量问题的,应联系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进

6、行思考; 凡属涉及商品价格问题的可联系商品的价值、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思考。,特别提醒,考点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 (1)货币产生的过程:P4-5 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说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金银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上。在物物交换阶段它只是一般的商品。只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不会腐烂,久藏不

7、坏等优点 。因此,只有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货币才产生了。,考点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提醒:目前在我国,虚拟货币本质上都不是货币,支付宝的钱叫电子货币。,15,考点三 货币五个职能的比较,特别注意: 在银行存款不是贮藏手段,而是流通的暂时中断。,特别注意: 网上购物如果是货到付款的话是流通手段,如果是先付款再收货是支付手段。,小张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售价为30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8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2万元及利息5万元。其中5万

8、元利息、房子售价30万元、8万元首付金分别体现的货币的职能依次是( ) A贮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D,课堂练习,核心考点一,A,考点四、金属货币与纸币,金银条块,铸币,不足值铸币,1、纸币的产生及其优点:P7 (1)产生,纸币,(2)使用金银条块的缺点: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使用时会造成磨损,贵重金属无形流失 (3)使用纸币的优点: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思考:为什么纸币会产生?,1、纸币的产生的必然性:P8 2、纸币的含义(本质):P7,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

9、值符号。,考点四、金属货币与纸币,理解:(1)国家发行:否则为假币 (2)强制使用:在中国,无权拒绝 (3)价值符号:无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五种职能。,2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4、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因素和计算公式,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三个因素: 待售商品数量; 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流通需要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正比,反比。,例1、假设某国去年待售商品30000亿件,每件价格10元,一年内每单位货币流通了6次。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3万亿元 B5万亿元 C.30万亿元 D5.

10、5万亿元,3000010(110)65.5万亿元,3、纸币发行规律,考点四、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所以国家不能随意发行纸币。,(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即遵循纸币发行规律。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流通需要货币量的计算公式:,3、纸币的发行规律(重点)P8,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解析:,3.(海南

11、单科高考)M国2014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同期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0万亿。如果M国货币流通次数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 A.下降10% B.上升10% C.上升30% D.上升50%,B,课堂练习,解析:,4.2014年某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20万亿,由于生产的发展,待售商品的数量增加了20%,但当年国家实际发行货币30万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货币的贬值幅度为_,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_。 A.23% 88元 B.20% 72元 C.20% 75元 D.23% 80元,C,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P

12、8 ),A、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指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总需求总供给),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的所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符合,会出现什么结果?,B、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指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总供给总需求),3、纸币发行规律,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 消费价格指数(C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那么,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吗?,想一想?,答:不一定 1、从通货膨胀的含义角度说明凡是由纸币发行过多

13、、纸币贬值引起的物价上涨均属于通货膨胀,否则就不是。 2、除了通货膨胀外,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还有:A、成本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增大,价格上涨 B、需求拉动,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涨 C、国家政策 D、乱收费、乱涨价推动等 E、经济的发展,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一般来说,当CPI 增幅持续大于3%的时候,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是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核

14、心考点一,抑制社会总需求,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下跌,甚至出现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发展放缓,工人大量失业,引发资源的外流,过少,促进社会总需求增加,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上涨,甚至引发通货膨胀。会导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降低,消费乏力;同时引导资源配置,促使资源向物价过高的行业流动,过多,国 内 市 场,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和生活的影响,核心考点一,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提高,人民币购买力相对提高,过少,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降低,导致人民币购买力相对降低,过多,国际市场,1、含义: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2、表

15、现:与银行有关的,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汇率 3、类型:(1)积极的货币政策(2)稳健的货币政策(3)紧缩性货币政策,特别提醒:,正确理解货币政策,举例: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1)通货膨胀是钱多货少,所以必须减少市场上货币流通量。 (2)具体措施: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3)如果需要调整国际收支平衡,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汇率政策。 通货紧缩时采用扩张性(积极)货币政策 经济正常时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提醒:,正确理解货币政策,特别提醒:,区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制定者不同: (1)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 (2)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部制定和实

16、施,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2、手段内容不同: (1)货币政策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汇率调整 (2)财政政策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发行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怎样正确地对待金钱 (1)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2)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体现出不同的金钱观。,考点一、货币与财富(综合探究),1、结算: 核算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经济收支往来的行为。 2、常用的结算方式:P9 有两种,即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3、在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含义、功能及优点 P9) 支票: (含义、种类 P10-11),考点二、结算与信用工具,特别提醒: 信用卡本身不是货币,只是转账结算的工具。因此它本身不具备也不执行货币的五种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