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课件.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732764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3个基础知识点,掌握2个核心考点,高效训练6道题,提 能,课时限时检测,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_和_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抓住 3 个基础知识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连线) 过度繁殖a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手段 生存斗争 b自然选择的结果 遗传和变异 c选择的基础 适者生存 d生物进化的内因 【提示】cadb,名师点拨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1)进化仅限于“个体”水平。 (2)未从遗传变异本质做出科学解释。,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的全部个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_。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_ _的比率。,同种生物,全部基因,全部,等位基因数,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_发生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_。,基因频率,染色体变异,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不断淘汰_的基因,积累_的基因。 (2)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隔离类型:常见的有_和_。 (2)隔离实质:_不能自由交流。 (3)

3、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_、_ 及_。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_。,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定向,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生殖隔离,归纳总结 (1)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 (2)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3)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 (4)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_之间、_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 (1)内容:_、_和_ _。 (2)原因:生物的进化。,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多样性

4、,生态系统,名师点拨 (1)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 (2)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下图为现代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代表的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代表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C代表的是自然选择学说 D代表的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的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所以D项说法错误。 【答案】D,2(2013胶州一中高考仿真)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相符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5、C有翅昆虫为了适应海岛上常刮大风的环境而产生了残翅变异 D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进化,【解析】物种不断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不断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也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残翅变异不是因适应环境产生的,而只是环境改变后残翅变异成了有利变异。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答案】B,3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F2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分别是() A50%、60%

6、B60%、50% C60%、40%D40%、60%,【解析】F1的基因型都有AaBb,A基因频率为50%;F2中成活个体的基因组成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它们之间的比例为12241,其中基因型AA,Aa和aa所占比例分别为30%,60%和10%,A的基因频率为30%60%1/260%。 【答案】A,4(2014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模拟)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9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镉定向诱导的结果 B清除镉后,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 C蠕

7、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 D在清除镉后的9代繁衍中,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解析】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镉的诱导是不定向的;蠕虫对镉的抗性减弱,只是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并未产生生殖隔离即没有形成新物种;但蠕虫还是在不断进化的。 【答案】B,5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析】突变具有不

8、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能使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答案】B,6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_、_,b的实质变化是_。 (2)的存在说明了_。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约为_,基因型为

9、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_。,【解析】松鼠种群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两个种群,在不同的环境选择下进化,产生各种特异性变异,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差异性变化,直至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物种。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则原来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其基因型频率分别约为27.27%、54.55%、18.18%,所以此时a的基因频率约为45.45%。 【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变异是不定向的(3)45.45%18.18%,考点

10、一 4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掌握 2 个核心考点,一、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二、物种形成 1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1)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2)骤变式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名师点拨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11、易错点 (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考查 1(2013石家庄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 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C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的 D如果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考向预测练 1 ,【解析】如果环境影响下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该变异可以遗传

12、;突变的害和利是相对环境而言,若该变异适应环境,则为有利变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共同进化形成;环境条件保持稳定,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发生改变。 【答案】C,基因频率及其计算 2(2010新课标全国卷)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B12 C21D31,考向预测练 2 ,【答案】A,考点二 50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一、共同进化的实例,二

13、、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 三、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共同进化现象 3.(2013北京高考)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考向预测练 1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解析】A项,长舌蝠因为拥有其

14、他蝙蝠不具有的长舌,因此可以取食长筒花的花蜜,避开了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项,题干明确指出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由此可推断长筒花不可能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C项,正如长颈鹿的长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也是如此;D项,长舌蝠与长筒花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因此,A、C、D项正确,B项错误。 【答案】B,用进化理论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种

15、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C,考向预测练 2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2已知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设某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p2,aa的基因型频率为q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 注意:上述计算方法只适用于理想条件下。,(2013海南高考)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1个示范例,【解析】因该果蝇种群长期保持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此算出v的基因频率为0.2,V的基因频率为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合长翅果蝇前,vv基因型的果蝇有0.0420 000800只,Vv基因型的果蝇有20.20.820 00064 00只,VV基因型的果蝇有0.8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