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4724050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87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第3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3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3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3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精编版(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宏观经济学,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上一章讨论了国民收入的概念,以及该如何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既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2,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节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3,主题内容,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节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4,最简单的经济体系,一、对简单经济体(两

2、部门经济)所做的基本假设: 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消费和储蓄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发生在企业部门。 厂商的投资是自发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动,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粘性。(短期中,认为价格是近似不变的,也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DPI都相等。,5,消费函数,我们分析国民收入就是分析均衡收入的决定,那么什么是均衡收入呢?短期内,经济社会的产出或收入决定于社会总需求(总支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 分析均衡收入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

3、定。首先从消费开始。 二、消费函数 消费:是花费在最终产品和劳务上的各项开支。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收入、商品价格、个人偏好、社会时尚、利率水平等),凯恩斯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6,家庭消费函数,下面我们单独研究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一)消费函数式 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多。 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C = f ( Y ),7,家庭消费函数,凯恩斯的消费和收入关系,可以用消费倾向来表示。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

4、n,APC),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占其收入的比率。,8,家庭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MPC),表示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一般用b来表示。衡量收入增加所引起的消费增加量的程度的一个概念。,9,家庭消费函数,根据凯恩斯的论述: MPC 和 APC具有如下特点: (1)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 即0 MPC 1 (2)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3)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10,家庭消费函数,为了论述简便,有时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这时,MPC为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为:,C

5、= a + b Y,上式中: a:自发消费或基本消费(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消费); b:边际消费倾向MPC(此处MPC为常数,不是递减的); bY: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消费); 若C = 400 + 0.6Y,其中已知Y = 1000,那么自发消费是多少?引致消费是多少?每增加一单位收入,将导致增加多少消费?,11,A 9000 9110 1.01 B 10000 10000 0.89 1.00 C 11000 10850 0.85 0.98 D 12000 11600 0.75 0.97 E 13000 12240 0.64 0.94 F 14000 12830 0.59

6、 0.92 G 15000 13360 0.53 0.89,家庭消费函数,(二)消费表 消费表:消费与收入组合的一一对应关系用表表示出来。,组合 收入 (Y) 消费(C) MPC APC,12,家庭消费函数,(三)消费曲线 1. 收支相等的45线。线上各点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Y,0,C,100亿元,45。,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100亿元,13,家庭消费函数,2. 消费曲线 将不同的收入、消费组合描绘在图中,便得出消费曲线,Y,0,C,45。,B,消费曲线,A,D,G,左图中: 1. 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与该点对应的MPC 2. 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是与该点对应的APC 3.

7、 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表示MPC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14,家庭消费函数,3. 线性消费曲线 为分析简便,有时假定消费曲线为线性。,Y,0,C,45线,C=a+bY,线性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即MPC固定的等于b,15,储蓄函数,三、储蓄函数 经济学上的储蓄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的区别。 经济学上,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即 S = Y - C 由于,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 (一)储蓄函数 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用公式表示:,S=S(Y),1

8、6,家庭消费函数,储蓄与收入的关系也可以用储蓄倾向来表示。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APS),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的比率。,17,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MPS),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18,储蓄函数,如果假设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为线性,则有: 上式中, -a: 自发消费; (1-b):边际储蓄倾向; (1-b)Y:引致储蓄,S=Y-C = Y-(a+bY)=-a+(1-b)Y,19,储蓄函数,(二)储蓄表 将储蓄和收入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用表表示出来,形成储蓄表。

9、,A 9000 9110 -110 -0.11 B 10000 10000 0 0.11 0 C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D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E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F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G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组合 收入 (Y) 消费(C) 储蓄(S) MPS APS,20,Y,0,-1,S,B,1,S=S(Y),储蓄曲线,(三)储蓄曲线 将储蓄表中的各个组合描绘在坐标图上,便得储蓄曲线,B点:表示收支平衡点,B点以左有负储蓄,

10、B点以右有正储蓄,21,Y,0,-1,S,B,1,S=-a+(1-b)Y,线性储蓄曲线,线性储蓄曲线,2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四、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关系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和恒等于收入。 若 C = a + bY , S = -a + (1-b)Y 则有 C + S =Y 如下图所示:,23,Y,0,-a,Y0,a,S=-a+(1-b)Y,C=a+bY,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45线,Y1,A,B,D,C,24,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关系2: 若 APC 和 MPC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则 APS 和 MPS 都随收入增加而

11、递增,但 APS MPS。 表现在图形上,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上该点切线斜率.,2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关系3: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根据以上性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当消费函数已知时,可以求出储蓄函数;当储蓄函数已知时,可以求出消费函数。,26,主题内容,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节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27,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一、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 什么是均衡收入?

12、社会的产出或收入决定于社会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收入(或均衡产出)。 均衡收入:Y = AD(总需求) 或 Y = C + I 经济学中,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28,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现实中,生产供给经常偏离需求,即实际收入经常大于或小于均衡收入,经济社会通过存货调整来调节实际收入趋向均衡收入。 存货投资:意愿存货投资 和 非意愿存货投资。 供 求 时,非意愿存货投资水平上升,厂商选择减产; 供 求 时,非意愿存货投资水平降低,厂商选择增产; 供 = 求 时,非意愿存货投资 = 0,厂商生产

13、处于均衡状态。,29,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二、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收入支出法 Y = AD = C + I (均衡收入的定义,或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C = a + b Y (消费函数) I = I0 (投资,假定只有自发投资,没有引致投资) 联立上述方程,解得均衡收入:,从上式可知: I0(自发投资)越大,Y越大; b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Y也大。,30,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例:假定已知消费函数为C = 1000 + 0.8 Y,自发投资I0=600亿元,那么该国经济的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解:,31,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表3-3 均衡收入的决定 MPC=0.8 单位:

14、10 亿元,收入(Y) 消费(C) 储蓄(S) 投资(I) 经济趋势,300 340 - 40 60 ADAS 扩张,400 420 - 20 60 ADAS 扩张,500 500 0 60 ADAS 扩张,600 580 20 60 ADAS 扩张,700 660 40 60 ADAS 扩张,800 740 60 60 AD=AS 均衡,900 820 80 60 ADAS 收缩,1000 900 100 60 ADAS 收缩,32,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均衡收入的决定也可以用几何方法给出:,0,Y,1000,1600,5000,8000,C,C+I,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C+

15、I,33,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二)储蓄 投资法 I = S (均衡条件) S = - a +(1- b) Y (储蓄函数) I = I0 (投资,假定只有自发投资,没有引致投资) 联立上述方程,解得均衡收入:,从表3-3中,也可以用储蓄-投资法得到均衡收入,当Y=8000亿元时,S = I = 600亿元 注意:由于储蓄函数就是由消费函数推导出来的,无论使用消费函数还是储蓄函数,得出的均衡收入都是一样的。,34,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储蓄投资法的几何图形表示:,0,S,I,Y,-1000,5000,8000,S,I,消费函数为C=1000+0.8Y 则储蓄函数为S= -1000+0.2Y,600,35,乘数效应,二、两部门均衡收入的变动:乘数效应 (一)均衡收入的动态模型 考虑时间因素和变量的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