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 概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716115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1 概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组织行为学1 概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组织行为学1 概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组织行为学1 概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组织行为学1 概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1 概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1 概论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使用教材:张德,组织行为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参考教材: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麦克沙恩,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陈春花,组织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4. 刘永芳,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9/13,3,课程安排,第1章绪论 (1次) 第2章 个体 2-1组织中的个体差异(人格、能力、价值观)(2-1/2-3/2-6/2-7)(2次) 2-2个体知觉与组织中的知觉(2-4)(1次) 2-3 情绪管理(2-10)(1次) 2-4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2-5/第三章)(1次) 2-5 动机与激励(2-

2、2/第六章)(2次),2020/9/13,4,课程安排,第三章:群体 3-1 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决策(第四章/第五章)(1次) 3-2 组织中的沟通(10-1)(1次) 第四章:领导理论 4-1 领导理论(第九章)(略) 第五章:组织 5-1 组织文化(第八章)(1次) 5-2 组织变革和发展(10-2/10-3)(略),考试要求: 成绩=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 考勤 (缺勤一次扣5分,3次及以上不能参加考试) 日常作业 案例讨论,5,授课方式,理论讲授 案例分析 课外作业,近日,最新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报告发布,调查显示,57%的大学生毕业后变动工作两次以上。 调查

3、显示,大学生不适应职业体现在工作喜欢度、工作开心度、工作跳槽频率、实习就业率、毕业生创业率等方面。其中超六成职场新人表示不喜欢目前的工作,57%的人毕业后变动工作两次以上。其中,虽然27%的职场新人认为自己能高度适应目前的工作,不适应的只占6%,但说到现在的工作,超六成的人表示不喜欢。 从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的情况看,对口的占55%,不对口的占45%。报告显示,入学专业满意度方面,24.75%对入学时的专业满意,17.53%不满意刚入学时的专业。这也是毕业后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原因。 报告显示,现在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课堂学到的只占19%。,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的常某因为对宿舍同学不理

4、睬自己而感到不满,投毒杀害同学。 2004年,成绩优异的云南大学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和室友打牌时发生口角,最终将室友及相关同学杀害。 1994年,女大学生朱令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出现铊中毒的症状,最终导致严重的残疾。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因此被认为是投毒事件。当时有怀疑是同宿舍同学所为,但至今没有找到真凶。 另据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九成多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能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其中60%以上的心理压力来自人际交往。,作为个体 你了解自己吗? 你知道怎么选择工作吗? 你知道怎么与

5、人处好关系吗? 你知道怎么调节情绪、面对挫折吗?,为什么学习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者 你能识人、用人吗? 你知道怎样调动下属积极性吗? 你知道怎么成为一个好领导吗? 你知道怎么沟通吗? 你知道怎么构建团队吗?,作为组织领袖 你知道怎样构建合适的组织架构吗? 你知道怎么构建企业文化吗? 你知道怎么引领组织创新吗?,12,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3种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technical):应用专门知识和技能 人际技能(human):与人共事、理解别人、激励别人 概念技能(conceptual):分析和诊断问题,摘自财富,13,成功与有效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的两类管

6、理者 主要的管理活动 传统管理:决策、计划、控制 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 人力资源: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 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 成功的管理者以在组织内部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以所取得的绩效和下属的满意度来衡量,14,分配在不同活动上的时间,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理解、预测和影响行为 提高组织绩效,解读他人,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所有人的行为当中确实存在一些基本的共性。 可以找到这些共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行为可以预测,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绪论,17,主要内容: 1.1 组织行为学概述 1.2 组织和组织行为 1.3 组织行为学

7、的产生与发展 1.4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 1.5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6 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略),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对组织行为进行研究, 着重探讨影响组织绩效的有关因素,揭示人的工作行为实质,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协调和控制能力。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 关心与组织绩效相关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与工作岗位、缺勤、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1.1 组织行为学概述 1.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绪论,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关注的是人们在组织中

8、做什么,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19,组织行为学与其他领域的关系,1.2 组织和组织行为,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有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人的组合 共同目标 分工和协调,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层面: 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 第二层面: 组织成员在小组、群体和车间工作中的相互影响 第三层面: 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例如一个企业)。 组织行为里包含领导行为,许多教材将领导行为单独列为一部分。,22,宏观层面 微观

9、层面,环境,图:组织行为学层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1.3.1 管理科学的产生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管理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组织行为学是在二战后,随着管理领域中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阶段),24,1.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手工业生产机器生产转变的初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25,1.3.2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发展,1. 20世纪初: 心理技术学 2. 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际关系时代 (奠定理论基础)霍桑实验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7、80年代: 行为科学时代 (组织管理学大发展) 4. 20

10、世纪7、80年代现在: 权变理论时代,表现为 .美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解决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即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各种心理测试手段的运用。 研究内容属于个体取向,侧重于人与机 器关系与工作效率问题。,一、世纪初期(二十年代之前)起步阶段心理技术学,二、组织行为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世纪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际关系时代 表现为 霍桑试验(即年 美国学者霍桑所进行的照明试验、福利 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的成功进 展。 2 组织行为学研究由个体取向转向群体取向。,28,人际关系理论,霍桑实验(1924-1933) 梅奥等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

11、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希望研究工作环境与工人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共进行了6次研究,每次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结论: 工作环境与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 个人的工作行为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所驱动。 员工的情感和参与意识能够减少他们对变革的抵抗。 工作场合是一个社会系统,而不单是生产系统,工作场所中的社会关系是影响生产率的另一因素。 “人群关系”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诞生,霍桑试验,是指从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两个时期 1924年11月1927年4月 1927年 4月1932年5月,四个阶段 车间照明试验 电话继电器试验 访谈计

12、划试验 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环境?,1.车间照明试验,时间:1924年11月1927年5月 目的:检测照明强度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 方法: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进行相同的工作 试验对象: 试验组(照明强度变化) 控制组(照明强度不变) 试验结果:照明强度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影响,福利?,2.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时间:1927年8月1928年4月 目的:验证福利增加会影响工人生产效率 方法:不断提高福利的情况下从事一组工作 试验对象:一组女工 试验结果:产量增加不受福利变化的影响,梅奥的解释 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192

13、7年作为霍桑试验第一阶段的评价者被邀请参加试验后续工作;梅奥认为第二阶段试验结果说明: (1)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是工人自身; (2)自由的工作条件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产量增加。,感情!,3.访谈计划试验,时间:1928年9月1932年5月 目的:工人对工作和工作环境、监工和公司领导 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方法:对职工进行访问交谈 试验对象:全公司范围的二万一千多名职工 试验结果:员工的工作绩效受他人的影响,发现离开感情就不能理解工人的不满和意见; 只有对照工人的个人情况和车间的环境才能理解工人的感情; 解决职工不满的问题将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非正式组织,4.电

14、话线圈装配工试验,时间:1931年11月1932年5月 目的: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奖惩 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 方法:对职工进行访问交谈 试验对象:十四名职工的工作小组 试验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大部分工人都有自己心中“合理的工作量”而有意限制产量; 工人对不同层次的上级抱有不同的态度; 组织内存在小派系,但小派系之间却有共同的行为规范。,霍桑试验的结果: 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 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 1、人是 复杂的人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员工士气的主要因素 3、非正式组织影响员工的行为 4、通过提高工人“满足度”来调动员

15、工的积极性,梅奥教授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中人类问题 一书,奠定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三、组织行为学的大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7、80年代:)行为科学时代 从广义来说,行为科学包括一切程度不同的与人有关的科学。 如生理学、解剖学、语言学、人类学、精神病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行为科学理论家专注于对人际关系行为进行客观性研究,力图提出精密准确、能够为其他行为科学家能够重复的研究设计,主张运用科学事实来研究人的行为、社会现象及心理现象等,希望由此建立起组织行为科学来。,他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的特征 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差异 薪资制度的合理化

16、工会地位的强调 员工参与 劳资关系的和谐。 表现为 、勒温(K 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 、马斯洛(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莫雷诺(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理论等。 、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日趋完善,研究方向转群体取向。,(1)群体动态理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场”理论(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 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 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张力。 1933年他把“场”理论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态” (group dynamics)的概念。而研究“群体动态”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因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2)需要层次理论,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