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new.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712137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new.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new.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王祺扬近几年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北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认真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努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规范管理,迎难而上,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全省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年来全省农发工作呈现四大明显变化:一是重视程度更高。湖北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李克强副总理在恩施州调研时,对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

2、家农发办主任王建国同志专程到湖北调研、拿方案,财政部出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恩施州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恩施州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创新的试验区,实行特殊的农发扶持政策,并一次性安排恩施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000万元。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2007年专门要求省财政厅编制农业综合开发三年规划,2007、2009年两次明确要求从农业综合开发中安排项目资金支持农业板块建设及七个扶贫脱困奔小康试点县的发展。清泉书记、鸿忠省长、宪生常务副省长、原汤涛副省长等领导对农业综合开发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肯定成绩,明确任务。2006年时任副省长的刘友凡同志还专

3、门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国家农发办副主任刘世江同志也专门到湖北调研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治理两类项目结合专题,在襄樊召开全国部分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座谈会。二是投入增加更多。三年来,中央对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每年以6000万元以上的额度增加,年均增长951。省级财政从2006始足额到位省本级配套资金,并建立了2亿元的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和4000万元的农业板块建设省级农发资金,各级财政对农发投入历史少有。三是支持力度更大。在国家农发办加强项目县管理,实行退一进一、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三年来我省不仅没有减少一个项目县,还新增4个项目县。另外,2008年因故暂停的一个县2009年也顺

4、利恢复资格。四是管理措施更实。三年来全省农发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在项目申报、额度分配、项目立项、资金管理、检查监督等方面,健全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强化了各种管理措施,创新了不少机制办法,将农发项目及资金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轨道。一、近几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成效与经验(一)主要成效20062008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资金投入达到544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2209亿元,带动农民群众和企业自筹投入2394亿元、银行贷款投入845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498个(含水毁修复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228个,省集中安排的科技推广项目32个,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

5、三个方面: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通过采取修建水库、泵站、开挖疏浚渠道、改良土壤等各种治理措施,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通过三年综合治理,累计改造中低产田32265万亩,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80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723万亩,新增除涝面积4819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0101万亩。项目区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增产粮食362亿公斤,其中优质粮258亿公斤,棉花1074万公斤,油料5259万公斤,蔬菜8257万公斤。项目区农民种植业增收486亿元。2、

6、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贯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以工业化改造农业、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坚持产业开发、重点开发和效益开发的原则,通过采取有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全省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培植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增加农民的收入。2006-2008年,全省累计投入产业化经营财政资金94亿元,引导和带动企业、金融以及民间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100多亿元,共立项扶持有无偿相结合项目191个,投资参股经营项

7、目12个,贷款贴息项目16个,以奖代补项目200个,支持农业板块项目41个。全省产业化经营项目新增产值11076亿元,新增农民纯收入1486亿元。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换,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全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费使用管理新机制,通过实施省级科技推广项目,进一步探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开发项目区资源互补、联合推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途径,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计”,发展壮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三年来,省级集中安排科技推广费2047万元,实施省级科技推广项

8、目32个,先后选择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为省级科技推广费的实施单位,以推广应用粮、棉、油、蔬菜、瓜果等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综合实施作物栽培、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5988万亩。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支持对农民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科技的承接能力,三年来培训项目区农民群众9829万人次,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在增加企业发展后劲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保障作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在黄橙橙的土

9、地上孕育金灿灿的希望,在轰隆隆的工厂里创造沉甸甸的财富,日益成为粮食增产的支柱、农业增效的动力、农民增收的源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二)主要经验三年来,全省农发部门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在传承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是“四个坚持”:1、坚持科学发展,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基本前提。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她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农业综

10、合开发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全省农发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农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农民增收作为首要目标,不仅注重土地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粮食生产能力,而且注重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不仅注重农业开发,发展现代农业,而且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不仅注重土地治理过程中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措施、林业措施、生态措施综合利用,而且注重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与排污治理、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将项目的环评报告作为项目立项的一个重要条件;不仅注重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而且注重农民增收,体现以人为本,将农民增收作为首要目标。同时,坚持统筹兼顾

11、的工作方法,狠抓农发项目和资金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坚持改革创新,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源泉动力。全省农发部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规范中完善制度,在创新中加大力度,着力加强了体制机制和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创新了投入办法,建立和完善了土地治理“因素法”分配机制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梯级分类管理的选项机制,建立了项目库和评审专家库,省级从2009年始试行了农发项目异省专家封闭评审制度,实行了拟上报项目公示制,促进了项目立项和实施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创新了投入机制,开展了仙桃市和孝南区两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统筹引导支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宜城市和咸丰县两个土地治理

12、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相结合试点工作、老河口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试点工作;创新了投入方式,施行了有无偿结合、投资参股、财政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扶持方式,发挥了财政农发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活力。3、坚持规范管理,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原则。全省农发部门始终把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作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法规制度为准绳,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评审制、项目公示制等有效的管理办法,坚持多层级、全公开的项目立项审批方法,从机制上预防“寻租”行为,推动了项目的公正立

13、项和规范实施;认真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了“三专”管理,推行了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开展了项目实施中期检查、评估验收和专项资金年度审计工作,加强了农发资金监督管理,促进了项目和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通过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促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4、坚持队伍建设,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根本保障。组织开展农发干部业务知识培训,举办大规模项目、财务管理业务培训班3场次,培训干部1000多人次,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勤政廉政制度建设,逢会必强调廉政纪律,严肃查处违纪违规干部

14、,促进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严格干部教育和管理。正是有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农发干部队伍,才保证了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发展。全省农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有限,土地治理标准偏低,产业化经营扶持项目偏少,市县财政配套投入不足,农民投工投劳或自筹投入不够,带动银行、企业、社会投入不多,加上相关政策资金没有整合,尚未有效形成多元的投入和共同开发的机制;项目立项尤其在基层行政干预比较普遍,“人情项目”、“条子项目”、“电话项目”屡见不鲜,财政农发干部抉择难度大,有的项目独立、客观、公正立项受到影响;有的项目评审、公示、建设、监理、检查、验收

15、不严格,造成项目质量不高,有的项目资金报账审核把关不严,凭证条据、签字等不规范,假票、白条入账,大额现金支付,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尚未有效实施;项目立项和资金管理中存在违法违纪现象;农发任务、责任与队伍力量、环节保障,干部素质不够适应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各级财政农发部门和每位农发干部的高度重视,认真从体制机制上改革与完善,从制度管理上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保持农发事业和农发干部蒸蒸日上。二、充分认识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地位与作用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还在加深。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中央做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16、策的决定,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支农工作方面有两个着力点:一是要加大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二是要持续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这与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在今年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回副总理又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必须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必须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处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农业多种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