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ew.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710453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文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文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文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文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ew.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ew.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姓名 :所属院系 :指导教师 :摘要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利润最主要的来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一直不高,导致了大量的呆账坏账的产生,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及盈利能力提升的最主要阻碍因素。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关键字: 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对策建议AbstractCredit business is the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and the most

2、 important,is alsothe main source ofprofit of commercialbanks,but for a long time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creditmanagement levelis not high,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bad debtsfromcredit riskcontrol level,lowhas becomethe main obstaclesrestricting thepromotion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

3、s ofChinacommercial banksas well as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factors.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of comer cial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puts forward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credit risk management.Keywords:credit business;commercial bank;suggestion

4、s目录1.绪论21.1信贷风险的概念61.2信贷风险的种类及特点7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82.1企业融资效率与资源配置92.2 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的内在生成机制103.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13.1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113.2明星企业泡沫破裂风险123.3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123.4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沉淀风险123.5违规账外经营严重133.6地产过热转嫁风险133.7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143.8关联企业贷款黑洞风险143.9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143.10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

5、识不强143.11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154.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54.1信贷营销理念偏差164.2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手段落后164.3盲目迷信企业集团174.4对国家经济、行业及产业政策研究欠缺175.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175.1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175.2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研究185.3建立快速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185.4规范贷款行为,避免盲目跟风195.5加强集团性关联企业风险控制195.6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196.总结207.参考文献208.致谢211.绪论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盈利目标能否实现而

6、且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信贷风险的概念信贷风险,是债务人因无力清偿债力出现的风险。它是信贷资产经营上的一种主要风险。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

7、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中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

8、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1.2信贷风险的种类及特点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中

9、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包括,客观性即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

10、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隐蔽性即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可控性即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有资料表明,1998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60%,流动资金的90%来自银行贷款,这种垄断性的单一间接融资形式必然使国有企业越来越依赖银行资金的支持,也使我国银行资金配置格局存在严重缺陷,如1996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率为96 62%,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占

11、主要风险资产(贷款)的比重为4 52%,这种高负债的信用业务是建立在高度的公众信任基础上的,当公众信任度下降时首先遇到的最大冲击是存款挤提。大规模的存款挤提将使银行破产倒闭。中央银行只能通过通货膨胀来提高银行系统资产的流动性。同时,在资产项目构成中,各项贷款总额占总资产的80%左右,而同业存放、购买国债合计仅占3%-5%,消费信贷、不动产抵押贷款还是空白。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全部商业银行总合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10%为消费贷款,30%为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有担保的个人贷款。我国商业银行以无担保贷款为主体的资产结构,无疑加大了自身的风险。现实情况说明,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这样一

12、种融资格局,使得国有企业饥不择食的饱餐银行资金,根本不讲究融资质量,更谈不上通过融资去优化配置,极大地扭曲了银企关系,使银行资金配置全部投向国有企业这个大锅。一旦国家实行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企业资金就立刻紧张起来,并由此产生程度不同的生产滑波,引起经济运行比较大的波动。2.1企业融资效率与资源配置企业融资就是企业为经营和生产准备好所需资金的过程或行为。只有准备好了经营和生产所需的资金,然后才有可能开始真正的生产经营过程。因此,企业融资是企业经营和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和支持系统。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和个人。企业是从事生产和流通的经营性组织,也是基础性的经济单位。而企业的资金融

13、通、筹集又是现代企业正常、顺利运转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企业的融资不仅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其起点表现为价值的预付,经济运行表现为预付价值运动与增殖。具体说来,就是通过预付价值的循环与周转,一方面,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生产出为企业所追求的交换价值和价值。一个经济社会是否有一定数量的资金预付,即决定其经济可否在现代意义上顺利运转,也决定其经济发展的速度。资金的预付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第一的、初始的决定力量。因此,企业总是把筹集更多的周转资金和发展资金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融资不以单个企业财产

14、状况和资金积累为前提条件,也不以整个国家或社会资金总量为条件。它所涉及的是通过改变资金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使用状况而推动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既可以突破现有企业资金总量的限制,也可以突破地区与国家的边界范围而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必要的预付资金。可见,企业融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源配置过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使用是有偿的,其他资源只有经过与资金的交换才能投入生产。这样,工业化过程中资源的配置就表现为工业发展供给和配置资金的问题:即是将资金投入使用还是闲置,是将其投资于直接生产部门还是基础设施,是将其投入于产出效率高的行业或部门还是补贴亏损企业的问题。由于资金追求增殖的特性促

15、使它总是要向个别收益率比较高的企业流动,因此,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方式与规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企业融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即企业能否取得资金,以何种形式、何种渠道取得资金。将有限的资源配置于产出效率高或最有助于经济发展的企业或部门,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也将刺激效率低的部门高效率,否则,它们就会因为资金断绝而被淘汰。这样,通过资金的运动,个别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来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2.2 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的内在生成机制企业融资低效率是我国经济的运行特征。多投入及多消耗,使经济运行对银行体系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资金需求压力,形成中国特色的资金倒逼机制。 低效率格局下的倒逼导致银行资金运用方长期大于资金来源方。低效率的特点是,同样的产出水平下,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资本。政府为了弥补低效率损失,需要从银行贷出更多的款,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