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的辑佚 海边老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705249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献的辑佚 海边老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古典文献的辑佚 海边老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古典文献的辑佚 海边老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古典文献的辑佚 海边老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古典文献的辑佚 海边老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文献的辑佚 海边老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献的辑佚 海边老狗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散佚的主要原因,了解有关辑佚的基本问题。掌握辑佚的基本方法。了解历代辑佚的主要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古典文献辑佚的基本问题。 (2)古典文献辑佚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文献辑佚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启发学生阅读思考为辅。 四、教学课时: 3课时。,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

2、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狭义辑佚单指辑佚书;广义辑佚有辑佚书、辑佚文、辑佚诗、辑佚书目等。 。,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1,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 先秦文献流传到汉代者,多载于汉书艺文志。汉志所收文献614种,现仅存87种(其中完整42种,残本45种)。两汉旧籍新书总数约有2000种,而四库全书总目收录仅100种,今存汉人著述(含辑佚本)总约120种。秦汉文献遗存至今实为少数。 魏晋南北朝期间,私家著述渐多,纸墨应用渐广,图书流传较易,私家藏书也得以发展。但社会动荡,战火连年,对保存文献又极为不利。此时文献得以流传者也只有100余部,约

3、仅有当时著述的百分之一二。 隋唐著述繁盛,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唐代学者著作28469卷,约6500种左右。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唐人著作也仅307部,佚书亦达百分之九十四以上。 宋代以来文献数量更为丰富,文献散佚情况尚无明确统计。大概文献时代越远散佚越多。,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1,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 补充: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1,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 补充:汉书艺文

4、志是当时公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它是今人研究先秦秦汉文化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刘向受命校书,在校书过程中著有别录,刘歆继承父业,并在别录基础上著成七略。 本志名曰“艺文”,所谓“艺”,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者为六艺;所谓“文”,指文学百家之说而言。其内容,在简短的序言之后,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部分,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对先秦、秦汉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可以想见,班氏对七略做了些删繁取要的工作,加上吸收刘氏观点及掺以自己学术见解而成之。其辨章学术、考竟源流之功,不可磨灭。,第六章 古典文

5、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1,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 补充:姚振宗(1842年1906年),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祖父姚舜辉,湖北潜江县典史;父姚仰云,字秋墅,清咸丰间以道员总司江北粮台。振宗少年即好读书,博览群书,考究学问,常询父旧事佚闻。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进袭浙东,仓皇奉祖母避地江北,先后到江苏泰州、兴化、扬州等官所侍父6年之久,深受家学熏陶。他的父亲雅嗜典籍,尝从邵伯购得善本书千种,载归绍兴,不幸毁于兵乱。劫后复事搜求,所获益多。1867年(同治六年),其父姚仰云于扬州建造狮石山房,收藏大量古籍,分甲乙等部藏书于室,令姚振宗以四部分类,厘订书目,自此开始目录学

6、研究。,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1,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 补充:姚振宗对目录学的主要贡献,是在于他对历代正史艺文志和经籍志的补撰、补注。他根据正史艺文志、列传,参考旧目录和相关资料,“竭十余年之心力”,完成了汉书艺文志拾补6卷、 汉书艺文志条理8卷、后汉艺文志4卷、三国艺文志4卷、隋书经籍志考证52 卷及七略别录佚文一卷和七略佚文一卷等七种目录学著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姚振宗手编以上七种目录学著作,名曰快阁狮石山房丛书,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1,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 2,散佚文献的主要类别。 一是亡佚之书。简称“佚书”(初作“

7、逸书”)。指原有其书而后代毁亡、散失不传之书。佚书又分三种情况:全佚之书,缺佚之书,散佚之书。 全佚之书即一页不存的佚书。如晋王涛著有三国志序评三卷,至隋亡佚,只有零星散句为他书所征引。缺佚之书为独立文献尚存,但残缺不全,并非完帙。古籍流传中,缺佚现象十分普遍,且愈古缺佚愈多。散佚之书为原书已不存在,但其某些篇章完整保存于其他文献中。散佚之书以诗文别集最为显著。如曹操有魏武帝集梁朝增辑为30卷、录1卷,宋代已散佚,但其诗文有整篇见载于文选、艺文类聚等图书中,明人张溥据以辑成魏武帝集1卷,凡诗文145篇,纂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二是脱佚之文。指形式上似乎完整保存但实际有文句、文段脱佚的古籍。如

8、容斋随笔提及太平御览所引史记、战国策文字,“多今本所无”。战国策刘向校定为33篇,今传亦为33篇,但有佚文,王仁俊辑录战国策佚文1卷,可知洪迈所言不缪。 三是散佚之篇。指编辑诗文总集、别集之时,从多种书里零散搜集出来的那部分诗、文,以及全集编成之后漏收的诗文。漏收情况有二:编辑未知而遗漏;编辑有意弃而不收。如今人对全唐诗所做补遗,多数正是当时全唐诗编纂时遗漏之篇什。,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1,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 2,散佚文献的主要类别。 3,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 文献亡佚原因,约有六点: 一是书厄造成。各种战乱兵祸、自然灾害以及管理不善均导致大量文献被毁。 二是

9、历代对某些文献重视不足致使其难以流传以至“自然消亡”。如大量科技书籍纷纷失传即是如此。 三是雕版印书之前,书籍主要靠手抄流传,对一般书籍抄录极少,因而也就逐渐被淘汰以至消亡。如萧统文选一出,前此多家文集相继亡佚;范晔后汉书问世,各家后汉书也基本不传。,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1,历代文献散佚的基本状况。 2,散佚文献的主要类别。 3,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 文献亡佚原因,约有六点: 四是雕版印书之后,两种以上相近之图书,往往只有一种广泛流行,其余逐渐被淹没不闻。如欧阳修重修五代史后,原薛居正五代史被学宫削去不刊,逐渐废止。而清乾隆时期又恢复薛居正五代史为正史,其书已不可得

10、,乃就永乐大典及册府元龟等文献中甄录排纂,尽量按照原书体系,重新整理为150卷,即今日之旧五代史。 五是规模过大之书不易流传。如曹魏皇览,多达千篇,传抄不易,至南北朝时已不见完书,仅存节本,隋代则节本亦不存。 六是某些官书只存于宫廷秘府,视为秘籍,一旦亡失,即无法恢复。自汉至宋历朝实录,命运往往如此。私家所藏珍秘奇书也多秘不外传,一旦遇祸,命运同样如此。,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3,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 补充: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

11、忠公。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3,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 补充:在已有了薛居正等主编的五代史以后,欧阳修为什么独出心裁,重又编出一部体例和写法不一样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

12、欧阳修传中对此作了简约的说明:“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所谓“自撰”,是说这部史书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而“春秋遗旨”即春秋笔法。欧阳修自己说:“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他作史的目的,正是为了抨击这些他认为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 新五代史仿春秋笔法,用不同的字句表现微言大义,个人好恶往往影响了史实的记述,终于招致了后人的批评。但是,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和集大成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笔简洁,叙事生动,当时人就认为它的笔力与史记不

13、相上下。新五代史的文笔之出色,的确在二十四史中是罕见的。,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二节 辑佚的基本问题,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二节 辑佚的基本问题 1,辑佚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 一是辑佚能详考佚书、作者而撰写叙言者为优,否则次之;叙言学术水平高者为优,否则次之。 二是辑佚能博取群书,所辑佚文遗漏少者为优,否则次之。 三是佚文注明出处者为优,否则为劣;出处详明者为优,简略者次之。 四是若对互见佚文加以缀合且方法科学者为优,否则次之。 五是所辑佚文能详为校勘者为优,否则次之。 六是所辑佚文能详辨其真伪者为优,否则次之。 七是于所辑佚文中的史事、典故、文字能详为考辨、注释者为优,否则次之。 八

14、是佚书原来体例、篇第可考而能考求排比、尽量还其本来面貌者为优,否则次之。原来体例、篇第不可考而能科学排比者为优,否则次之。 九是辑佚综结工作完善者为优,否则次之。 十是规模较大的辑佚成果有索引者为优,否则次之。 辑佚工作愈接近这些标准,质量就愈高。辑佚之程序、方法也均围绕这些标准而展开。,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二节 辑佚的基本问题 1,辑佚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 2,辑佚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一,准备阶段工作。大致有6项:一是查考认定单位文献之存佚,即首先认定欲辑对象是否为真正佚文,以确定其工作是否有意义。二是尽可能搜集前人有关辑佚对象的一切研究、论述等资料,以便提高效率。三是研究考证辑佚对象

15、的全面情况。四是搜集前人相同或相近的辑佚成果,以便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并更加完善。五是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佚文保存的主要可能途径、范围,拟出查阅书目。六是拟定工作方案,制定问题处理原则等,避免盲目或重复。 第二,辑录阶段工作。指佚文搜集过程,主要有3项:一是佚文查找要仔细认真,尽可能无遗漏。二是佚文移录(抄录、复印、剪贴等)内容要完整、准确,格式要统一,并详注出处。三是所辑佚文要初步厘定编排,使内容、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佚文相对集中。 第三,整理阶段工作。指对佚文考究加工之过程,大致有4项:一是佚文的校勘,含互见佚文(从两种或以上文献搜集到的同一条佚文)的校勘。二是佚文的补缀,即对不完整的佚文要精审

16、详核,科学补缀,使文意明确。三是佚文内容的辨证,进一步考证佚文文字内容的异同正误,可以“按语”、“注释”方式辨明。四是伪篇、虚文的辨识,即对其中伪篇、虚文要删除或淘汰或注明,以确保辑佚文的质量。 第四,综结阶段工作。指辑佚成果最后编辑成书,大致有7项:一是最后的调整和综合排列。二是撰写书序或跋。三是撰写全书凡例,编写正文目录。四是编写主要参考的征引(参考)书目。五是内容索引的编制。六是附录资料的整理和编排。七是全书内容、资料的终排,并形成全书目录。,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第二节 辑佚的基本问题 1,辑佚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 2,辑佚工作的基本程序。 3,影响辑佚工作的主要因素。 一是辑佚类型的不同。不同类型的辑佚,其工作起迄、工作内容、方式会有所不同。 二是辑佚工作规模不同。有泛辑、类辑和专辑之分。泛辑广泛涉及各部类文献,类辑则限于一定类型范围之内,专辑则专集一部著作。三是辑佚工作取材范围不同,有仅据一书或数书辑佚者,有博取群书者。四是辑佚书规模大小不同,有规模数十万字者,有仅得数条以至数字者。五是辑佚工作起点不同,有在前人基础之上者,有完全新辑者。六是辑佚目的不同,或为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