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模块能力培养课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03934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模块能力培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模块能力培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模块能力培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模块能力培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模块能力培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模块能力培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模块能力培养课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二,模块能力培养,一、专题知识整合,二、学术前沿探究,一、专题知识整合串点成面,铺面织网,知识更条理,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历程,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18401900年列强侵华战争 (1)一个转折: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五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两个阶段: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它们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巨大权益,如占领了中国的领土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军事上

2、趋向联合侵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瓜分中国。 (5)结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的领导者洪秀全发动并领导了这场农民运动。运动中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形成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局面。“天京事变”后,这场农民运动由盛转衰;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但具有盲目排外的阶级局限性。,评价: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因受

3、阶级和时代的影响,农民阶级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工业文明,其提出的方案和口号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落后性。因此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地主阶级: 抵抗派: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林则徐、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指导思想,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使中国开始了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工业化)的第一步。 评价:地主阶级是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的,他们选择了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清政府腐败和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3)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

4、主张。 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评价:资产阶级各派别在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主张上存在差异,如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和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革命和实行民

5、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政治和思想层面上进行的救亡图存的有益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是,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4)无产阶级: 抗争与探索的主要活动: 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1936年底,

6、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19451949年:开展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召开新政协,以民主的方式筹备新中国。 评价:无产阶级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拯救中国的方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动和依靠各种革命力量,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

7、成就,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一大“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2)两大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3)三个宪法性文件: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民主制度初创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19561976年民主制度的曲折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时期。,(5)四大政治制度: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形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98年基层民主制度 (村民

8、自治制度)。 2“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 (1)理论形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发生重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成功实践:中国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香港、澳门正式恢复行使主权。,3对外关系 (1)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三个时期和特点,即奠基时期(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一大片”,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

9、走向世界。,一、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活动 1列强侵华的三个时期及特征、影响,2基本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

10、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二、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1农民阶级 (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其革命斗争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失败。,2地主阶级 (1)实践: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掀起洋务运动。 (2)主张: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

11、出“自强”“求富”。 (3)特点:“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资产阶级 (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利用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 4无产阶级 (1)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3)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

12、据地(国共十年对峙);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三、从三个方面认识和把握18401949年的历史 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 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经过不断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2从政治的角度 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3从经济的角度 是反压

13、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独立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一个主体:整个近代社会,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两种趋势:一种是近代中国落后或反动的经济成分逐渐走向消亡;另一种是近代中国进步的、革命的经济成分虽发展曲折,但具有强大生命力,如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3)三个原因:西方侵

14、略;政府政策;民族危机。 (4)四个表现:外商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官僚资本(洋务企业、四大家族)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2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最主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四个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1准备阶段(19491956年

1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1)三项准备: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中苏建交。 (2)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4)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5)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2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8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2)两个方面: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挫折失误“三面红旗”

16、 “文化大革命”。 (3)“三面红旗”: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三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5)三个“一”,即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场浩劫“文革”;一个错误“左”倾错误。,3.新时期(1978年至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一个目标: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两个领域:对内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 (4)五个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衣、食、住、行的变迁,2大众传媒的变迁 (1)四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2)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