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简答题解题策略 .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699863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简答题解题策略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化学简答题解题策略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化学简答题解题策略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化学简答题解题策略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化学简答题解题策略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简答题解题策略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简答题解题策略 .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考专题讲座(八) 化学简答题解题策略,命题研究,快速、规范答题是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本讲座将高中阶段的实验题型、文字表述题型等进行归纳,提供答题模板,点拨解题技巧,突破解题容易出现的“两不能”障碍,即知其所以但不能准确表达,思路清晰但不能快速解答。,1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的答题关键 解答要素: (1)平视: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2)读数:液面最低点(最底端、最底处、最底部、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得分点及关键词: (1)“平视”、“刻度线”、“凹液面”。 (2)“液面最低点”、“相切”。,2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若 (现

2、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1)取样:要取“少许”洗涤滤液。 (2)试剂:选择合理的试剂。 (3)现象:需有明显的现象描述。 (4)结论:根据现象作出结论。,3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答题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 (2)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 (3)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 (1)操作: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2)作用:需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4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答题要素: (1)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2)现象描述要准

3、确:如A试管中、B处有 (3)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得分点及关键词: 针对不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 (1)溶液中: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2)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变 细),颜色由变成等。 (3)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5平衡移动原理应用的准确描述 解答要素: (1)写出可逆反应的方程式。 (2)改变的条件。 (3)导致平衡如何移动。 (4)平衡移

4、动造成了什么结果。,得分点及关键词: (1)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 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平衡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平衡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 么影响。 (2)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规范:要避免“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或“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错误说法。,6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

5、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7试剂的作用的答题要素 解答要素: (1)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2)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 (1)作用类:“除去”、“防止”、“抑制”、“使”等,回答要准确。 (2)作用目的类:作用目的 “作用”是“”,“目的”是“”。 回答要准确全面。,8试纸使用的答题模板 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个得分点和关键词:蘸待测液点试样对比读数 (1)蘸取待测溶液: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

6、测液。 (2)点试样:点在试纸上。 (3)对照: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9气密性检验方法的准确描述 解答要素: (1)适用的方法:微热法或者液差法。 (2)形成封闭体系。 (3)操作方法。 (4)现象及结论。 关键词和得分点: (1)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明确的关键词: 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 (2)答案必须按“操作现象结论”要点回答: 操作:如何形成“密闭体系”,如何“加热”。 现象: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指出相关实验现象。 结论:通过什么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10气体检验的答题规范 将气体(操作)溶液(试剂),(现象)。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得分

7、点:操作试剂结果。 (1)操作:要有明显的动词,“加入、通入”等,“倒入”不正确。也可采用“点燃”等其他操作。 (2)试剂:选择试剂要准确。 (3)结果:需有明显的现象或结论、判断。,巩固练习,1(2009高考山东卷节选)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_,直到_。 答案:平视凹液面(或平视刻度线)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 线相切,答案: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表示

8、已洗涤完全(或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洗 涤完全),3(2011高考福建卷改编题)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 (2)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理由是 _。 (3)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

9、是 _。,答案:(1)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2)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量的CO2被Ba(OH)2溶液吸收,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3)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被Ba(OH)2溶液吸收(或其他合理答案),4(2011高考福建卷节选)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2)往(1)所得滤液

10、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5(2011高考北京卷节选)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_。,6(2010高考天津卷改编题)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 如何判断滴定终点_。 答案: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11、原来的颜色,7(2011高考海南卷节选)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 molL1H2SO4溶液,在60 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问题: 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 答案:抑制Fe2的水解,防止生成Fe(OH)2或Fe(OH)3沉淀,8(2010高考山东卷节选)

12、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_。 答案:将一小片pH试纸放到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点到pH试纸的中部,等试纸变色后,再跟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9(2009高考广东卷节选)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_。 答案: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10(2010高考山东卷节选)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 _。 答案: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则证明含有SO2(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