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88433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必修2(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1.识记: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特点 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 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 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 同农业的分工以及 的出现。,剩余农产品,手工业,商业,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数量少,功能较单一,规模扩大,大城市带,科学城,旅游城市,温馨提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

2、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主要条件是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 人口, 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 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表现有哪些? 答案: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案: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非农业,农村,非农业,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 ,大城市带出现。,迅速增加,(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 发达国家:出现了 和 。

3、,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加大,郊区化,逆城市化,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积极引导和推动 的城市化,是实现 、 节约用地及 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1)对乡村: 面积减少。,合理有序,合理用地,保护耕地,耕地,(2)对城市: 水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 。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 。 大城市迅速膨胀导致环境污染、 、住房紧张、 、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形成城市热岛。,地面下沉,水质恶化,道路拥挤,就业困难,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特点,原因,起步早,产业革命早,水平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一

4、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特点,原因,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总体水平低,且不平衡,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力增大;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本考点常结合折线图、柱状图,考查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

5、慢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考试中许多同学易混淆。你能说出两者的区别吗? 答案: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在统计图中一般斜率较大的说明城市化速度快。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例1(2012浙江高考)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

6、,正确的是 () 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 市化 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在阶段,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变化不大,但五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均为负值,说明市中心人口外迁较明显,即出现逆城市化,故A项正确。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故波士顿中心城区人口减少,B项错误。阶段后,费

7、城和巴尔的摩的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仍为负值,故人口为负增长,仍为逆城市化现象,故C、D两项均错误。第(2)题,阶段波士华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经济因素,故D项错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交通条件普遍较好,故A项错误。美国在19702008年并没有颁布特殊的人口迁移政策,故C项错误。在此阶段引起人口从市中心到郊区迁移的只能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故B项正确。 答案(1)A(2)B,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机构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景

8、观变化的影响: 不利影响:,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2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1)问题及表现形式:,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棚户区,城市社会问题,

9、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本考点常结合区域图或示意图,考查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城市的气温、降水、地表径流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城市

10、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内涝。 2.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例2(2012福建高考)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

11、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第(1)题,城市化水平一直最高的甲是发达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很低,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图中表现为折线的坡度大,在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中我国城市化水平接近50%,故判断丁折线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D项正确。乙折线是全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丙折线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第(2)题,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通过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故A项正确。合理城市化会带来环境质量的

12、改善,C项错误。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人口向农村和郊区迁移,D错误。目前发达国家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故B项错误。 答案(1)D(2)A,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系列之(十一) 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图表特征概览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2城市城区面积变化图,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4城市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人口迁

13、回市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或小城镇,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表现,图形,再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化,应用“五步法”读图 典例(2013北京西城区模拟)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l)指出阶段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阶段中,A、B城市化的特点。,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该例题中的图名镶嵌在题干中,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该题图示包括两层,上层为面状示意图,下层为坐标统计图,这也是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最典型

14、的两类图示。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本题未涉及图例,但是点线面的信息变化比较复杂。在上面的示意图中,城区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A、B两城面积均不断增大;城区沿河流扩展;两城区连成一片。下面统计图显示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变化,两城区均呈现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因此推断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 问题设置主要集中在对阶段、的考查上,抓住关键词是“阶段”“特点”。 第阶段,分别在河流入海口处、干支流交汇处形成A、 B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第阶段出现人口由市中心流向郊区,导致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第阶段,两城市连成一片

15、,形成大城市带。,这类图示一般设置三类问题: 一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从图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城市规模的变化;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上面例题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中心商务区的地位更加突出。,二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

16、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图5中城市化进程为acdb。 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图2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类是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 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和表现,关键是抓住“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城市面积的扩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本题所应用到的就是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化的进程有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