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3.14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87336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3.14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 3.14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 3.14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 3.14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 3.14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3.14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3.14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 (1)国际: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_。 (2)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 (1)农业:实行_。 (2)工业:普遍实行_,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武装干涉,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3)商业:取消_,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_”的原则。 3.评价 (1)作用:集中了全国的_、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弊端:许多措施超出了_的限度,引发新的危机。,商品贸易,不劳动者不得食,人力,战时需要

2、,1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精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同时其国有化和按劳分配等原则又带有共产主义特性,故它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方面的性质,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精讲:(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随着国内战争即特殊历史条件的结束,苏俄继续用它恢复被破坏的国民经济,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3、和生产的下降。,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识记。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B项不是其内容。 答案:B,1.背景 (1)经济 国内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_的生产。 (2)政治: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不满,频繁暴动。 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_。 3.开始: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所有企业,政

4、治危机,4.内容 (1)农业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粮食税的数额大大_余粮征集制。 (2)工业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_经营。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_经营。,低于,国家,资本家,恢复_。 (3)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 5.意义 (1)理论上: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_的途径,即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实践上: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_得到恢复和发展,_得到巩固。,私人小企业,自由贸易,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国民经济,1结合新经济政策的

5、实质特点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精讲: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特点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想一想(教材P65)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依据是苏俄当时的国情,苏俄仍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的农业国。特别是1921年苏俄的实际国情,即国内战争胜利后农民强烈反对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频发,苏维埃政权处境十分危急。,2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B只能由政府

6、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解析:本题比较灵活,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故答案为D。 答案:D,1.确立 (1)途径:经过_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 (2)确立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 2.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_。 (2)实行_的经济管理体制。,工业化,集体,所有制,高度集中,(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主要以_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_,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1937年,苏联的_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7、,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行政手段,工业体系,工业生产总值,(2)消极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忽视消费品生产,_提高缓慢。 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僵化地执行_,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计划指令,1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 精讲:(1)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2)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2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什

8、么影响和启迪? 精讲:(1)改革开放前,照搬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改革开放后,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解析:解题的关键一方面是注意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纽扣的价格均一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十月革命后,新经济政策实行于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体制实行于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

9、夫时期。 答案:C,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011杭州模拟)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A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解析: 答案:B,1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

10、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直接过渡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A,2(2011深圳高一检测)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 A废除实物配给制 B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D实行工资级别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看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缓和了工人阶级与农民的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而在新经济政策中最能

11、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就是固定粮食税的实行,故选C。 答案:C,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余粮征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材料三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 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

12、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严峻形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解析:回答第(1)问要结合所给材料,根据“余粮征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分析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以及“不愿意要卢布”分析出生活物资的严重匮乏和卢布的贬值,联系教材归纳出原因;第(2)问根据“粮食税”推断出列宁要实行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

13、得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第(3)问概括材料分析出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市场的繁荣。,答案:(1)严峻形势: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原因:长期战争对经济的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2)措施:新经济政策。出发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商品)开始丰富,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2011泉州模拟)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

14、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A项不符合史实。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指的是当时苏联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答案:C,4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

15、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显著特点。材料描述的只是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A、C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答案:B,5格鲁吉亚历史学家瓦赫坦吉鲁利说,大部分格鲁吉亚人把斯大林视为“高于人类但略逊于神”的角色。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的哥里城 B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

16、的政治经济体制 C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D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高于人类但略逊于神”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D,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67) 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提示:(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符合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后来苏联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