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74719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90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3(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宋词四首,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赏析】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华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华的一部分,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的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

2、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思考】结句“不如怜取眼前人”的含意是什么?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17课 宋词四首,基础自主学案,“尊”同“樽”,酒杯。,消逝,越走越远,流淌,离开,铲除,距离,出发,头发,拿出,兴起,头发,出现,寻找,寻觅,平常,随着,不久,寻找,回头,看到,只是,顾念,牵挂,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像

3、烟一样,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名词作动词,设帐幕,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北,有功业,有文采。,极,表示程度高。,六、特殊句式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 多情应笑我_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倒装句,倒装句,被动句,七、名句默写 多情自古伤离别,_。 (柳永雨霖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江山如画,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杯两盏淡酒,_。 (李清照声声慢) 想当年,金戈铁马,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怎敌他晚来风急,气吞万里如虎,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柳永(987?1053),原名柳 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 字_。

4、排行第七,人称“ 柳七”,世称“柳屯田”。我国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著有乐章集。,耆卿,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_,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人。诗、词、文、书、 画均卓然的大家,著有东 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 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东坡居士,李清照 (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_,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有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易安居士,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_,与苏轼并称“苏辛 ”。他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 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稼轩,2资料链接 词 词兴起

5、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称诗余,也称长短句。根据词的字数的多少,词又分为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在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阕,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限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词的流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_、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柳永、_。,苏轼,李清照,九、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雨霖铃一词中“晓风残月”具有怎样的抒情作用。 【提示】“晓风残月”是最能触动人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另外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

6、时刻,“晓风”意味着别离;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凌晨的残月就更显得特别凄凉,另外“圆月”是团聚的象征,“残月”含别离之意。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点染(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结束全词,具有怎样的人生格调? 【提示】词到此处,苏轼的情绪已相当低落 。他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对当时时政忧谗畏讥现状的无可奈何,这在内容上是消极的。不过,这样的结尾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特别是“江月”两字的表现力很强。又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3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词,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开篇

7、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起首三句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三句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名师点拨】最后三句,以老将廉颇自喻,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表明如今虽然年纪老迈,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但朝廷是否了解我的一片忠心而加以重用呢?实在难以预

8、料。全篇以疑问句结束,反映了作者虽然年老,但仍想为国效力而不得的苦闷之情。,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 【名师点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想。作者赞美周瑜的丰功伟业,表明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先贤的向往,但现实中的自己谪居边地,抱负难以施展,古人的业绩无法企及,想忘却世事又不可能。,所以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地表现为惆怅和无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讽今,追怀刘裕驰骋中原,所向披靡,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

9、词人报国无门。因此,辛弃疾的怀古之情,更多地表现为悲愤不平和忧心如焚。,细剖深析 楼主 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创立了豪放词,辛弃疾继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们的豪放词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绮丽婉约的传统模式,写男儿情怀,状雄阔之景,开拓了词境,提高了词品和词的抒情功能。那么,苏轼的豪放词和辛弃疾的豪放词有什么不同吗?,沙发 苏词的豪放,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的个性。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样活泼自然,慷慨激昂。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

10、,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板凳 辛词的豪放,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三楼 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苏轼的豪放是个性使然,因为苏轼是一个很达观的文人。虽然他的政治生涯一直很不顺达,但是他的学问、他的个性,使他始终能够很洒脱很轻松地看待生命中的挫折和不满意。辛弃疾的豪放给人的是壮烈是沉郁,

11、因为辛弃疾本身就是一个很传奇的词人,他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北方失地,所以在他的词里弥漫着一个爱国战士的悲壮和激情。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写作素材积累,雨霖铃:语脉暗接。 诗词的特点就是跳跃性大。它不可能像散文、小说那样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细细道来,但它又绝不是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思绪的展开,既显示出外在的跳动,又显示出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合乎逻辑,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很严谨的。柳永的这首词就充分显示出这种特点。,这首词的语脉暗接处主要有:“冷落清秋节”暗接“寒蝉凄切”四个字。不仅时令上契合,氛围情调上也一致。 “晓风残月”其

12、“晓”暗承“对长亭晚”的“晚”。暮霭中分别,晓雾里醒来,船行一夜而人隔千里,能不伤怀?“兰舟催发”呼应“骤雨初歇”。暴雨已停,天已放晴,所以舟要“催发”了。“更与何人说”暗接上阕“无语”。此刻执手相看,尚可倾诉衷肠,然而却“无语凝噎”,能言时不言;他日天各一方,欲言却无人可言,更显愁肠百结。从整篇看,上阕实写别时难舍之情,下阕遥想别后相思之苦。由实生虚,顺理成章;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念奴娇赤壁怀古:酣畅豪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整体艺术表现主要是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一种恢弘峥嵘的意境。先是由“大江东去”建立起博大、开阔的空间意象,再从“千古风流人物”带出时间的长远,空间的长江水变成了时间的

13、洪流,冲刷着“故垒西边”的历史,拍打着“乱石穿空”的岩岸,映现出“雄姿英发”的身影,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全部的词作由“江” 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的一种心情,正是这首词的主旨所在。全词笔力雄健,一气如注,一洗婉约词愁山恨水之景、游子思乡之情与低徊婉转之调,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因而被誉为“古今绝唱”。,声声慢:叠字创奇。 声声慢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这十四个字妙就妙在有层次,妙在细腻曲折地道出了思妇之情。心中不定,若有所失,所以“寻寻”;寻而未得,可心里不

14、相信就这么没了,于是“觅觅”,仔细寻找;左搜右索不见所觅之物,终于明白此物今生是再也找不着了,顿时觉得房栊寂静,空屋无人,产生“冷冷清清”之感;“冷冷”,只是身体的感觉,,“清清”,则是内心逐渐升起的凉意,凉意渐浓,郁结于心,又继之以“凄凄”;这沉积在心底的凄清像铅块般沉重,于是“惨惨”; 此时肠痛心碎,伏枕而泣 ,心中之痛,只有“戚戚”二字可以形容!这样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巧借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处用典。首先,这些典故不是简单的历史故事的堆砌,而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言难明之志,抒忧愤之情。用典是他明志言

15、情的手段,托志于所用之典,借古人旧事抒胸中郁闷,也就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后人评价他“运典虽多,却一片感慨,故不嫌堆垛”,是非常中肯的。其次,这些典故运用自然、贴切、圆畅,融叙事、写景、议论为一体,无生硬造作之感。,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怀古就是缅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免不了要用典。词中几处典故运用紧扣作者所处之地、所见之景、所思之事,围绕题旨,联想自然。最后借廉颇的故事作结,将全词的感情推向高潮,令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词人的内心之痛,不禁为之扼腕。同时,典故的运用又使作品语言含蓄、蕴藉,避免了一般豪放词直接抒情的直白、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品味、思考的广阔空间。,随堂练笔 宋词是我国

16、诗坛上的一朵奇葩。每一位词人,都带着其独特的经历和鲜明的个性穿越千年时空,走进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时光的隧道中与这些沉吟着、寻觅着、苦闷着、呐喊着的词人不期而遇时,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1课内素材开发 柳永一生,不同于叱咤风云的战将,他生活在月白风清的北宋;也不同于纵横捭阖的政客,他被宋真宗皇帝钦定为“词人”;但柳永的人生却能折射出有一种品格叫坚忍,有一种情怀叫同情。柳永是一个值得人同情更值得人崇敬的伟大词人。他年少多才,但又为才所累。因一首鹤冲天,被真宗皇帝斩断了仕途之路,赶进了酒肆歌楼之中,“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他应有许多的痛苦,更应有许多的沮丧,但他更有许多的自信和自尊。,他坚信自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