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201X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1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668077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通用)201X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1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通用)201X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1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通用)201X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1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通用)201X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1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通用)201X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1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通用)201X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1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通用)201X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1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2019年中考一轮复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考点1,自然特征与农业,1.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地形:高原、平原;地形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3.温度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干湿区为:半湿润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4.黑土地东北平原;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5.北方地区农业类型:旱作农业。粮食作物:小麦 玉米 谷子;经济作物:甜菜 大豆 棉花。 6.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是春旱,可南水

2、北调,发展节水农业,培育抗旱作物等。,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景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位置特征:位于我国东北部。 3.地形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山环:由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环绕东北平原。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门江、鸭绿江。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东南部降雪多。 5.东北平原发展旱作农业,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景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位置特征:位于我国东北部。 3.地形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山环:由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环绕东北平原。水绕:黑龙江、乌

3、苏里江,图门江、鸭绿江。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东南部降雪多。 5.东北平原发展旱作农业,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 )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江汉平原,地理位置,2本区域被三山环绕,其中三山依次是 ( ) A长白山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B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C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D大兴安岭 长白山 小兴安岭 3乙是我国的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解析:1.B 解析:根据地图查找,可以得出甲区域是我

4、国的三江平原地区。 2.C 解析:根据地图查找,可以得出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3.A解析:根据地图查找,可以得出乙是渤海,(湖南娄底)1.有关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人口稠密区 C我国最东端的地区 D重要的热带水果基地,1C解析:图中甲地为三江平原,位于我国最东端。三江平原湿地广布,人口稀疏;由于气候冷湿,不利于棉花的种植;属于中温带,更不利于热带水果的种植。,(湖南娄底)2.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黑、吉两省是全国“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最多的省份。推测黑、吉两省的粮库储备的主要粮食为( ) 稻谷 青稞 小麦 玉米 A B C. D,2A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黑、吉两省耕地广阔,土壤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等。青棵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1. 完成2019年中考一轮复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达标检测 2. 学习 2019年中考一轮复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讲义,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