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657524 上传时间:2020-09-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 果登 记登记号批准日期甘 肃 省 高 等 学 校 教 学成 果 鉴 定 书签字 第 号成果名称: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研究完成单位:天水师范学院鉴定形式:函鉴组织鉴定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盖章)鉴定日期:鉴定批准日期:甘肃省教育厅制项目名称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研究研究起始时间200605研究终止时间200710主要完成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单位郭晓英女1968.10副教授硕 士天水师院姜炳生男1967.05副教授硕 士天水师院贾俊民男1959.10教 授硕 士天水师院马金海男1967.03副教授硕 士天水师院李旭明男1966.01副教授硕 士天水师院任务来源天水

2、师院教学改革项目(JYYB2006001)成 果 内 容 概 述 该成果于2005年酝酿、讨论、试验,后由天水师院批准立项,并得到了国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7年12月结题。 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薄弱环节之一, 而培养自主写作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网络技术使高效的写作教学成为可能。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自主写作,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帮助他们获得终生学习的技巧。“基于网络博客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研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结合自主写作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而形成的成果。团队对该项目进行了系列研究,建立了网络博客辅助英语写作的新模式。本项目以学以致用为追求

3、,具体过程通过立项、研究、实践三环节进行建设;采取目标化管理、专著与教材(讲义)编撰、课程开设三步骤予以实施。1) 写作训练过程:遵循过程法提倡的创造、构思、起稿、修改、校读五个阶段;2)写作环境:利用网络优势,创建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主张的具备丰富资源、多元交互、真实写作交际活动的学习环境;3)教学结构: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并重结构,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互性学习,同时注重教师在写作任务设计和对学生写作的动态评价中的作用。4)评改方法:采用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方式。5)建立学生作文的对比语料库,以检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该写作模式操作性

4、强,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写作水平,又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重负,在2005级学生中进行了试验,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的好评。成果内容一、改革的内容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和网络优势,寻求有效途径,开辟写作技能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主性,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学习负责。1通过整合传统模式与现代网络优势,寻求适合我国高校环境的英语自主写作模式。2结合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探讨有效的自主写作操作过程。3将传统的英语写作模式与网络写作模式进行整合,(1)有利于改善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提高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尤其是学习者对主题的表达能力。(2)能降低教师的投入。方法:本成果主要采用实证研究与

5、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数理统计法、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科研方法,通过整合传统模式与现代网络优势,寻求适合我国高校环境的英语自主写作模式,结合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探讨有效的自主写作操作过程。 思路:1)写作训练过程:遵循过程法提倡的创造、构思、起稿、修改、校读五个阶段;2)写作环境:利用网络优势,创建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主张的具备丰富资源、多元交互、真实写作交际活动的学习环境;3)教学结构: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并重结构,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互性学习,同时注重教师在写作任务设计和对学生写作的动态评价中的作用。4)

6、评改方法:采用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方式。5)建立学生作文的对比语料库,以检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技术路线:运用前、后测写作测验和调查问卷两个工具采集相关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文本分析软件T-LAB Pro 6.1,考察写作前、后测的结果和基于网络的自主写作模式在写作理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等方面的效果,以检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收集问卷并进行分析,以检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写作信心;对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最后对此项研究及其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自主写作模式设计:可

7、利用网络架设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平台,提高写作过程监控的操作性,实行自主性写作 (autonomous writing),使过程写作法的优势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见下图自主写作过程准备阶段写作阶段修订阶段增加输入量头脑风暴E化写作教师监控过程同伴互读 / 评教师评改推荐范文实施步骤如下研究问题: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 自主写作研究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2006.22006.9拟定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2006.92006.11确定调查对象2006.5进行预测2006.6修正研究对象与访谈提纲2006.6-2006. 9阅读相关文献正式实施2006.92007.720072008.1分析调查资料2006.1020

8、07.1撰写研究论文2006.122007.12 12编码与诠释数据分析资料分类整理阅读相关文献实施过程:该研究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以博客英语写作教学系统为平台,在实验班进行了两个学期(2006年2月2007年12月)的英语写作教学实验。同期对比班由教师采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即教师命题、学生一稿完成,在写作前总体介绍写作方法。之后,利用SPSS11. 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与对比组学生实验前后的写作成绩对比分析,并检验了实验组内部不同水平学生在英语写作成绩进步方面的差异情况。1受试实验组选取学生为我校生化学院2005级化学一班,二班共计45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教育学院05级小教一班,二班共计

9、43人作为对比组。实验组内按实验前测试(pre-test)成绩分为高分组(排名前10名)和低分组(排名后10名)。2. 测量工具使用了两个测量工具。第一个工具借鉴了曾用强(2002:26-31)提出的过程化的写作评估模式,并以四级作文的五大评分标准,即内容切题、句式多变、文字连贯、表达清楚、语言规范为依据,对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前测与后测进行严格的测试,对学生的写作实行动态分项打分,学生写作的最终得分取决于每稿的进步情况及每稿的具体得分,然后用SPSS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第二个工具为实验结束时自制的问卷调查表。3. 测试步骤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比组进行了第一次写作测试,即前测(pre-test)

10、,题目为College Friendship,时间为30分钟,分值为15分;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比组进行了第二次写作测试,即后测( post-test),题目为How I Learn English,时间30分钟,分值15分,并设计了问卷调查表,旨在了解学生对基于博客的英语写作的反馈情况。二、改革的过程表1 两次四六级考试成绩对比时间组 别人数(N)Mean(均值)Mean Difference(均差)Std. Deviation(标准差)T检验T-valueP(2-tailed)Test1实验组459.200.045.700.2400.76对比组439.245.68Test2实验组451

11、2.622.054.492.6730.003对比组4310.575.80分析表1:第一次测试(Test1)实验组和对比组学生的作文成绩均值分别为9.20和9.24。通过对两组学生成绩平均值的T检验发现,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T=0.240,P=0.760.05)。经过两个学期的写作教学实验后的第二次测试(Test2),两组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均值都有了提高,分别提高至12.62和10.57。实验组的标准差由实验前的5.70下降到实验后的4.49,对比组的标准差由实验前的5.68上升到实验后的5.80,表明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组的学生通过建立互动的网上学习社区,学习者之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内部差

12、异在缩小,而对比组的学生内部差异在增大;通过T检验发现,两组学生的作文成绩在P=0.003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与对比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在写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以上数据表明,与对比组相比,实验组的写作成绩具有显著的进步,学生内部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可以得出基于博客的大学英语写作的有效性。(二)改革成果实践效果突出(1)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写作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表2 实验组与对比组学生前测与后侧写作成绩对比表组 别 M SD t p 前测成绩 7.97 1.28 实验组 -2.12 0.01 后测成绩 8.78 1.54前测成绩 8.03 1.10对比组 -1.38 0.12后测成绩

13、8.52 1.32分析表2:实验前有的教师担心自主写作可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实验数据证明:实验组学生作文成绩均值由实验前的7.97分提高到实验后的8.78分,对比组学生由8.03分提高到8.52分。数据表明:经过两个学期的写作学习,两组学生的写作均取得了进步。对实验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值的T-test检验发现,实验组学生两次作文成绩p=0.01,存在显著差异,而对比组学生两次作文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比之下,实验组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进步,证明了此次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成功的。(2)实验组内部不同水平学生在句式多变、内容切题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表3 高分组学生前测与后测写作成绩t检验项 目 前 测 后 测 t p 内容切题 4.032.95 10.35.23 - 4.96 0.02 句式多变 9.173.70 14.433.58 -6.49 0.01文字连贯 4.233.15 10.55.43 -5.26 0.01表达清楚 7.102.89 8.27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