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44655658 上传时间:2020-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南充市20192020学年度下期普通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文综:政治试卷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6月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该书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具有“世界性的科学价值”。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 厄瓜多尔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中心主任阿尔弗雷多布鲁诺认为,疫情暴发伊始,中国很快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将结果上传至国际基因组数据库,正是中方分享了这一关键信息,世界各国才能据此建立筛查诊断工具。布鲁诺

2、的观点说明( )人思维与新冠病毒之间具有同一性客观事物与主观意识存在相符合趋势指导实践是病毒基因测序的最终目的病毒基因测序对抗疫具有直接现实性A. B. C. D. 2. 人类祸福相依、寰球同此凉热。白皮书指出,各国应全人类前途命运和子孙后代福祉作出正确选择,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携手应对,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该观点强调了( )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正确理念对事物发展的指导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要以价值选择为基础A. B. C. D. 3. 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陆志安在日内瓦万国宫举

3、办的“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主题边会上,全面介绍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情况。他强调指出,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文明多样性”。从哲学角度看,发展中国人权事业要(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重视实践的能动性特征和价值观的巨大促进作用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作为指导重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客观真理的直接现实性A. B. C. D. 4.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2020年6月6日至6月12日期间,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最美的乡村接挡花繁叶茂,收视率继续领跑。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上述剧目收视率领跑,是因为( )实践发展水平高

4、低决定了人们认识能力提升的程度人们对重大事件的高度关注能够物化为人们期盼的现实它彰显了脱贫攻坚战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智慧、大情怀意识反映物质,它展现了干群脱贫致富的苦乐奋斗历程A. B. C. D. 5.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五日登州府,千载苏公祠”,是在登州为官仅五日的苏轼的“民意留痕”。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着处处留痕、事事留痕等“过度留痕”问题,受到群众诟病。“过度留痕”( )A. 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B. 是认识上的片面观点和实践中的形式主义C. 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D. 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合乎时代的价值选择6.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

5、是干出来的!”。在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做好制度安排,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优。材料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实践是以人们的内在本性为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直接现实活动社会生活本质上的实践性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进程A. B. C. D. 7. 2020年要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着力消除各领域影响就业的制约因素;支持多种形式灵活就业;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持续激发

6、新的就业增长点。“稳就业”就要( )立足局部,努力拓宽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渠道抓住关键,通过提升产业来稳住就业的基本盘把坚定的信念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性动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A B. C. D. 8.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贯彻深度融合理念,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发展数字经济要求我们( )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实现数字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彻底否定创新和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好数字经济的“驭势者”坚持正确价值观指导,把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和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A. B. C. D. 9. 习近平总

7、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特别提到面对“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今年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能在最高、最根本、最普遍的意义上解放人的思想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源于人深刻的思考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具体的科学A. B. C. D. 10. 100多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率先预言黑洞的存在;60多年前惠勒提出“黑洞”概念;5年前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被科学家“捕捉”到,人类开始“听”到黑洞;2

8、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照片,这是由多名科研人员用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人类终于眼见为实。这说明( )包括人类思维和认识在内的整个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能够不断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具有主动创造性的科学预言是科学实验的唯一源泉人的认识能力能够超越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A. B. C. D. 11. 下列观点与下图(图中文字:当我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之前,我一直因为没有鞋而抱怨波斯谚语)所体现“我一直因为没有鞋而抱怨”这一波斯谚语的哲理最相近的是(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

9、多困于所溺C.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D. 求木长必固其根,欲流远必浚其源12. “此汝行,纱帽人说好,我不信。吏中说好,我亦不信。即青矜说好,亦不信。惟瓜皮帽人说好,我乃信耳。”这是明朝的丁宾去句容上任时父亲的临别嘱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能认识事物C.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D.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实践者二、非选择题13. 新中国70年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了一倍多。这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见证。但老年问题也接踵而至。材料一 当下,部分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的另类评价在潜滋暗长,关于老年人的负面舆

10、论有时会被放大。究其原因,一是网络时代信息的集聚效应。扶老被讹等新闻在给人们带来震惊和冲击的同时,也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并在网络上进一步产生了信息集聚和强化效应;二是步入网络时代,老年人在网络舆论场缺乏相应的话语权,他们大多数使用的依旧是“老人机”,属于舆论场中“沉没的声音”;三是在一些涉及老人的新闻事件中,情绪遮蔽了思考,很多网民忽视了事出有因,而把责任简单归咎子身处其中的老人。需要明确的是,不应将散发的个案问题,上升至对群体素质的整体评判,让“老年偏见”制造新的社会矛盾。材料二 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也是

11、人类进步的标志。但我国的老龄化不仅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速加,还表现出“未富先老”(我国用于老龄人口的养老、医疗、照护和服务的费用占GDP的比重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这就使得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异常严峻。一是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且高龄老人比重大;二是养老负担和医疗保障压力持续加大;三是养老和护理服务需求分化明显却又准备不足:四是已然形成的“4+2+1”家庭结构,难以承受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如山般的压力,等等。对此,一些专家提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要用科学的态度正视老龄化问题;要创造性地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和构建健康的老年人生活方式;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养老产业,带动结构转型,并加快完善社

12、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格局,增强老龄化的经济承受度;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部分社会公众产生“老年偏见”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自身的生活积累,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的老龄化问题。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54年、1962年和1979年三次启动都未能最终完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

13、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于2015年启动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历时5年,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吸纳各方智慧,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修改完善,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社会根基。(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道理。(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通过并施行民法典的必要性。(3)结合自身实际,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角度,为我国民法典的施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